药物性胃病(Gastropathy of Drugs)是药物引起胃的不良反应,约占药物性副作用的1/3。许多口服药物可引起胃部不适,但有时虽非口服给药,亦可引起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胃部不适。
药物性胃病的发病机理主要为:
1.药物干扰胃粘膜上皮细胞合成粘蛋白,影响胃粘液的质和量;抑制粘膜前列腺素合成,抑制粘膜上皮细胞正常增生、更新及肉芽组织形成,使胃粘膜屏障遭受破坏、更新及肉芽组织形成,使胃粘膜屏障遭受破坏,修复障碍,而致胃粘膜糜烂、形成溃疡。
2.影响胃粘膜腺体正常分泌,刺激胃酸、胃蛋白酶分泌。有些药物使血小板减少,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凝血酶原而致上消化道出血。
3.有些药物对胃粘膜有刺激、腐蚀作用,如氯化钾及铁盐等。有些药物影响胃肠运动功能及胃粘膜的血液和淋巴循环等,而损伤胃肠正常功能。
药物性胃病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诊断主要条件为在用药过程中,出现胃部症状,并能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纤维胃镜检查,可见胃粘膜广泛充血、多处糜烂、出血点、浅表溃疡,有时见到胃内有活动性渗血表现。病变多位于胃体,少数累及食管下段及十二指肠。病变部位组织活检,常有炎症细胞浸润、粘膜浅表坏死、出血等。
药物性胃病的临床表现因用药种类、剂量以及是否联用刺激性胃药等而有不同,但主为胃部受刺激、胃粘膜屏障遭受不同程度损害致之胃部症状,重者发生胃溃疡与出血。
1.解热镇痛药
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炎痛喜康、保泰松、布洛芬等,易引起上腹疼痛不适、重者上消化道出血,胃镜检查常有胃粘膜炎症、糜烂及溃疡、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多见于成人,偶见于婴幼儿。2.抗生素类
许多口服抗菌药如四环素类、红霉素、甲硝唑、呋喃类等,口服易引起恶心、呕吐、腹痛、食欲下降,加重消化性溃疡甚至出血;Bralow等报告口服青霉素后,除产生一般胃肠症状外,尚可发生急性腹痛及胃肠出血。静脉注射红霉素、二性霉素、丝裂霉素等,亦可出现胃肠症状,偶有发生消化道出血者。多粘菌素对胃粘膜上皮细胞毒性较大,可造成胃粘膜局部缺血、促进组织胺释放,形成胃炎、胃粘膜损伤。
3.抗肿瘤药物
如氨甲喋呤、6-疏基嘌呤、5-氟脲嘧啶类等,刺激胃肠粘膜产生弥漫炎症,粘膜肿胀、糜烂或形成溃疡等,出现恶心、呕吐、纳差症状,形成胃炎或胃溃疡。
4.肾上腺皮质激素类
包括ACTH、各种糖皮质激素,均可诱发胃肠形成溃疡,或使溃疡复发、恶化。Boland报道以强的松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消化性溃疡发生率达37%。肾上腺皮质激素引起的胃肠道溃疡,又称类固醇溃疡(SteroidUlcer),临床症状与一般消化性溃疡略有不同。疼痛无明显规律性,常为隐袭发生,待病变已很严重,甚至出血、穿孔才被发现,此因皮鞋质激素使疼痛感受阈增高,炎症反应降低之故。因之,在用药前及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胃肠反应,特别是原有溃疡者,更应慎重。皮质激素类药物,应避免与水杨酸盐、解热镇痛药及抗药物并用。用药期间不宜饮酒,应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及溃疡病膳食,必要时可并用制酸、抗溃疡病药物。
5.其他药物
交感神经阻滞剂如降压灵、胍乙淀等可促进胃酸分泌,增加胃肠蠕动,而易发生胃溃疡。酚妥拉明、酚拉唑啉等,具有组织胺样作用,可加剧胃溃疡症状。组织胺类药物刺激胃酸、胃蛋白酶分泌,经常应用可引起溃疡病或使原有溃疡病加重。口服降糖药如甲磺丁脲、注射胰岛素,均可使胃液分泌增加,胃酸增高,而易生溃疡病。培他定(抗眩定)系H1-受体激动剂,有刺激胃酸分泌、加重胃溃疡作用。此外,大剂量应用烟酸、维生素B6,可促进组织胺释放;咖啡因、甲状腺素、氨茶硷、雌激素、巯甲丙脯酸等,均有造成胃部症状,促进胃溃疡形成及发生出血的可能。纤维胃镜检查,可见胃粘膜广泛充血、多处糜烂、出血点、浅表溃疡,有时见到胃内有活动性渗血表现。组织活检[方剂汇www.fane8.com],常有炎症细胞浸润、粘膜浅表坏死、出血等。
2.对症治疗,保护胃粘膜如口服氢氧化铝凝胶,每次10~15ml,每日3~4次,或服用硫糖铝、H2-受体阻滞剂及洛赛克等。
主要应与非药物性食管炎、胃及十二指肠病变、消化性溃疡、胃癌、胃粘膜脱垂、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等鉴别。
1.用药前了解患者有无溃疡病及其他胃病史、有无肝病。
2.用药应有明确指征,对胃有刺激的药物应慎重。
3.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解热镇痛药、抗生素类药,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胃部症状。4.有些药选择安全剂型,如服钾宜用水剂,长期服阿司匹林,应用肠溶剂。
5.尽量不要多种药品同时服用,特别是对胃部有刺激的药物。
易发生胃溃疡或胃炎,消化道出血等。
是药三分毒:警防药物性胃病或许因为你的稍不经意,胃病就悄悄缠上了你,涉足胃病的你应该如何拯救你的胃?客观来讲,药物是治疗胃病的重要途径,但“是药三分毒”,胃病患者服药时又该如何避免自己的胃遭受不必要的伤害呢?
“是药三分毒”,绝大多数药物均要通过胃肠系统进行传递、消化和吸收,所以胃肠道首当其冲地受到某些药物的刺激及损害。据临床资料表明,因用药不慎而导致胃炎、胃肠道溃疡和出血等疾病的,约占胃病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以上,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胃是人体的“食品加工厂”,对生命活动具有重大意义。胃会分泌一种粘液,在胃里面会形成一个保护层,即胃粘膜,能保护胃壁不受损害。而一些药物会抑制这种粘液的分泌,从而致使粘膜发生炎症,也会突发急性胃炎。如果胃粘膜破了一个洞,那就是胃溃疡,胃酸可以透过这个“洞”消化胃,直到把胃烧穿了,食物漏到肚子里,这就是胃穿孔。所以胃病首先是从胃粘膜的损害开始的。那么,哪些药物会损伤胃粘膜呢?
临床发现,对胃粘膜损害较大的药物常见的有三类:一是消炎痛、布洛芬、保泰松等消炎止痛类药;二是以阿司匹林为代表的解热镇痛类药;三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如强的松、地塞米松等。所以,因病情需要服用上述药物时,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并尽可能减少剂量、缩短疗程,最好饭后服用以减少对胃粘膜的刺激。某些患者因为胃痛难忍而使用一些强力镇痛药如吗啡、强痛定等,它们虽能起到迅速止痛的效果,但对胃炎病人来讲有百害而无一利。因为这类药物本身对胃粘膜有直接刺激作用,而且有成瘾性,千万要慎用。另外,近年来市面上排毒养颜的药物也大行其道。在国家药监局基础数据库中查询发现,称有排毒功效的药物基本都是中药或中成药。不过,也有中医专家告诫,即便是中药排毒,长期服用也会带来一系列副作用,对肠胃等功能有较大的损害,会让肠道反射功能、敏感性降低,肠蠕动力量减弱,消化功能受损,影响对食物的消化吸收,造成营养不良等后果。
肠胃病的根本原因是人体有益菌组成的菌膜屏障遭到破坏、有害菌及其分泌的毒素侵蚀肠胃粘膜。传统药物在杀灭肠胃有害菌的同时,也杀灭了肠胃必需的有益菌。虽然缓解症状,消除了炎症,但有益菌的减少使肠胃免疫力降低,一旦停药容易再次感染,医学上称为“二重感染”,逐步演变成慢性肠胃病。
传统药物对顽固性肠胃病的逆转治疗无能为力,医学界将根除肠胃病的科研重心转向微生态活菌制剂。诺贝尔奖获得者伊文诺夫指出:补充双歧杆菌是根除肠胃病的最佳途径。
碧桃叶酒功能主治:祛风,消肿,止痒。适用于暑麻疹。碧桃叶酒组方:鲜嫩桃叶500克,鲜鱼腥草60克,胆矾0.6克,薄荷水3克,冰片3克,白酒适量
赤石脂天仙酒功能主治:解毒,消疮。适用于痤疮。赤石脂天仙酒组方:赤石脂10克,密陀僧10克,硫磺10克,樟脑10克,天仙子10克,白果10克,冰片3克,75%酒精300毫升
牛皮癣擦酒功能主治:解毒止痒。用于牛皮癣、神经性皮炎。牛皮癣擦酒组方:斑蝥10只,红娘子10只,生大黄45克,75%酒精500克
补骨脂酒功能主治:祛风消斑。适用于白癜风、汗斑。补骨脂酒组方:补骨脂150克,75%酒精500毫升
乌蛇蒺藜酒功能主治:祛风,活血,通络。适用于白癜风、紫癜,以及肢体麻木等。乌蛇蒺藜酒组方:乌梢蛇90克,白蒺藜30克,防风30克,肉桂30克,天麻45克,五加皮15克,羌活45克,牛膝30克,枳壳45克,熟地黄60克,白酒10斤
故纸猴姜酒功能主治:通络,消斑。适用于白癜风。故纸猴姜酒组方:破故纸(补骨脂)60克,猴姜〔骨碎补〕60克,75%酒精500克
牛蒡陆英根酒功能主治:祛风消肿止痛。适用于刺风、面游风。牛蒡陆英根酒组方:牛蒡子根120克,陆英根120克,米酒5斤
侧柏生姜酒功能主治:生发。用于斑秃。侧柏生姜酒组方:侧柏叶35克,当归15克,生姜12克,何首乌15克,桃仁15克,红花12克,补骨脂15克,鸡血藤30克,白酒800克
双花酒功能主治:生发。适用与脱发、斑秃。双花酒组方:洋金花30克,红花15克,骨碎补15克,白酒300克
斑蝥秦椒酒功能主治:生发。适用于斑秃、脱发。斑蝥秦椒酒组方:斑蝥4只,秦椒15克,补骨脂15克,白酒300克(或75%酒精)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