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脾(floating spleen)指脾脏脱离正常解剖位置游移活动于腹腔的其他部位。甚少见,女性比男性多3~13倍,以中年女性为多见。中年以上经产妇产后发病率较高,儿童期也有发生。
游走脾多因先天性脾蒂或脾周韧带过长,或脾周韧带缺如,或肿大的脾牵拉使韧带松弛或腹肌薄弱等造成。还可能由于脾脏原有病变(慢性疟疾),或因为脾脏脱垂而脾蒂有扭转、充血的结果。
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包块,常引起相邻脏器的压迫症状。约20%的游走脾并发脾蒂扭转,发生脾蒂扭转可出现剧烈腹痛,严重时伴休克。 脾周围无粘连而脾活动度大时,患者可无明显自觉症状,但也可能发觉腹内有能移动的肿物,重者可感觉左上腹不适或疼痛,卧床时消失,起立时加重。牵扯症状主要涉及胃部,可有恶心呕吐、胀闷和嗳气等现象。压迫肠道可引起急、慢性机械性梗阻症状;压迫盆腔可有里急后重,排便不畅或便秘症状;膀胱或子宫受压可有排尿困难或月经不调等症状。 脾蒂扭转的快慢和程度对症状的影响很大:急性扭转多因突然体位变换、外伤、妊娠晚期等诱发,可产生剧烈腹痛并伴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甚至出现休克状态。但慢性不完全性扭转可以没有自觉症状,或仅有轻微腹痛。
B超、CT检查或核素扫描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 1.B型超声波检查 左膈下正常脾脏消失,而在腹块处呈现脾脏反射。 2. CT检查 3. 核素扫描 如51Cr标记检查,可发现腹块有同位素积聚,并见明显的腹块轮廓。 4. 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 可见到肿块的血管供应来自脾动脉。
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脾脏位于下腹部或盆腔时[方剂汇www.fane8.com],若发生急性完全性脾蒂扭转,极易与急性肠扭转、绞窄性肠梗阻、游走肾蒂扭转、卵巢囊肿蒂扭转、急性囊肿穿孔、阑尾穿孔引起的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相混淆,应注意加以鉴别。
慢性脾扭转伴脾静脉淤血可引起胃底静脉曲张。间歇性扭转可导致脾充血,继而引起脾大,脾功能亢进。脾脏发生渗液、出血、坏死或感染时,可有急性腹内出血、急性腹膜炎、局部脓肿等各种并发症的症状出现。游走脾还可因外伤或妊娠期腹内压升高发生脾破裂。有些病例可合并其他内脏下垂。
一旦游走脾诊断明确,可区别不同情况予以处理。无任何症状的患者应向其交代发生蒂扭转及脾梗死的可能,并试行手法复位。在移位脾被还纳回左上腹脾窝后,以腹带稍加压力外固定。这种方法对体态消瘦者可暂时有效,但易复发。脾脱垂时间越长,效果越差。肥胖者腹带无法起固定作用。 症状不重、脾大和脾功能亢进不严重且发展缓慢的患者,尽可能保留有正常功能的脾脏,可试行脾固定术。即于术中将脾脏自发现部位剥离,在不影响脾蒂血运的前提下,将其复位于左上腹脾窝或左侧腹其他部位,并利用附近组织予以缝合固定。 育龄期妇女为防止增大子宫诱发脾破裂或增加脾蒂扭转机会,应积极手术切除脾脏。盆腔部位游走脾亦应切除,以减少并发症可能。急性脾蒂扭转者均应手术切除脾脏。
碧桃叶酒功能主治:祛风,消肿,止痒。适用于暑麻疹。碧桃叶酒组方:鲜嫩桃叶500克,鲜鱼腥草60克,胆矾0.6克,薄荷水3克,冰片3克,白酒适量
赤石脂天仙酒功能主治:解毒,消疮。适用于痤疮。赤石脂天仙酒组方:赤石脂10克,密陀僧10克,硫磺10克,樟脑10克,天仙子10克,白果10克,冰片3克,75%酒精300毫升
牛皮癣擦酒功能主治:解毒止痒。用于牛皮癣、神经性皮炎。牛皮癣擦酒组方:斑蝥10只,红娘子10只,生大黄45克,75%酒精500克
补骨脂酒功能主治:祛风消斑。适用于白癜风、汗斑。补骨脂酒组方:补骨脂150克,75%酒精500毫升
乌蛇蒺藜酒功能主治:祛风,活血,通络。适用于白癜风、紫癜,以及肢体麻木等。乌蛇蒺藜酒组方:乌梢蛇90克,白蒺藜30克,防风30克,肉桂30克,天麻45克,五加皮15克,羌活45克,牛膝30克,枳壳45克,熟地黄60克,白酒10斤
故纸猴姜酒功能主治:通络,消斑。适用于白癜风。故纸猴姜酒组方:破故纸(补骨脂)60克,猴姜〔骨碎补〕60克,75%酒精500克
牛蒡陆英根酒功能主治:祛风消肿止痛。适用于刺风、面游风。牛蒡陆英根酒组方:牛蒡子根120克,陆英根120克,米酒5斤
侧柏生姜酒功能主治:生发。用于斑秃。侧柏生姜酒组方:侧柏叶35克,当归15克,生姜12克,何首乌15克,桃仁15克,红花12克,补骨脂15克,鸡血藤30克,白酒800克
双花酒功能主治:生发。适用与脱发、斑秃。双花酒组方:洋金花30克,红花15克,骨碎补15克,白酒300克
斑蝥秦椒酒功能主治:生发。适用于斑秃、脱发。斑蝥秦椒酒组方:斑蝥4只,秦椒15克,补骨脂15克,白酒300克(或75%酒精)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