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WM)为一种单克隆IgM增高伴有淋巴样细胞增生、有时伴有肾小球损害的综合征。其临床特征为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骨髓及淋巴结中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样淋巴细胞增生,血中单克隆IgM增高。IgM是免疫球蛋白中分子量最大的一种,故称之为巨球蛋白。目前认为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是一种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由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所致的肾脏病变,称为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肾损害。
巨球蛋白血症所致的肾损害主要是由于下列原因:肾脏淋巴样细胞浸润、高黏滞血症、淀粉样变性、免疫介导的肾小球肾炎,主要是IgM在肾组织中沉积。
1.细胞表面标记的变异
细胞表面标记研究提示WM患者在B细胞分化早期阶段出现异常,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出现浆细胞异常有区别。WM细胞表达正常B细胞所有表面抗原(CD19、CD20和CD24),但大约75%的WM患者只表达一种轻链(κ链)与正常B细胞不同的是WM中B细胞常表达CD9、CD10(CALLA)和CD11b,并可能表达CD5。WM中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和浆细胞样淋巴细胞均来源于同一克隆,但其成熟程度不同,且发现其B细胞在不同的分化阶段表达CD45同分异构体是不均一的。
2.染色体异常
WM常见细胞染色体异常,但目前尚未扫描出特异性异常。
巨球蛋白血症主要临床表现为高黏滞血综合征。高黏滞血症可引起神经系统一系列症状,如头痛、头昏、眩晕、复视、耳聋、感觉异常、短暂性偏瘫及共济失调,称为Bing-Neel综合征。眼部病变有视网膜出血、静脉节段性充盈增粗及视盘水肿。心脏增大、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还可有出血倾向,如齿龈出血、鼻出血、中耳出血、皮肤黏膜紫癜、肢端青紫等。本病引起肾损害时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蛋白尿,一般为轻度或中度,也可为肾病综合征。蛋白尿为非选择性,常伴血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出现氮质血症,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脱水时易导致急性肾衰竭。
体格检查多有淋巴结肿大、肝大和脾大,伴有贫血的表现。
1.血液检查
有正色素正常细胞性贫血,红细胞变形性指数减少,红细胞串连呈缗钱状,可有全血细胞减少,外周血可出现少量(<5%)不典型幼稚浆细胞,既小淋巴样细胞或浆细胞样淋巴细胞;血沉增快;血清蛋白电泳可见M蛋白,随着患者的年龄的增长,M蛋白的出现率就越高,大于50岁患者,M蛋白的升高率为3.5%,而80~90岁者则为11%,免疫电泳发现单克隆IgM明显增多,所有患者均有IgM升高,被认为是一种循环肿瘤标志物。Sia试验为巨球蛋白血症的快速筛选试验,将患者血清滴入蒸馏水的试管中,立刻出现沉淀,此外,巨球蛋白中10%以上具有冷沉淀性质,遇冷呈胶冻状。
2.骨髓检查
可见异常浆细胞样淋巴细胞增生,这些淋巴细胞具有丰富的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的粗面内质网和发达的高尔基体等分泌型细胞的特征。
3.染色体核型检查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可能是B细胞淋巴瘤的一个变型。
4.尿液检查
肾损害表现时可见蛋白尿及血尿,蛋白尿多为轻-中度,偶尔可发展至肾病综合征范围的蛋白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出现氮质血症,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当淋巴样细胞大量浸润时[方剂汇www.fane8.com],通过免疫荧光显微镜可以发现尿中常出现IgM及浆细胞样细胞,尿免疫电泳检查阳性率可高达90%,尿轻链蛋白阳性率为30%~50%。
5.病理检查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栓形成,血栓中含有多量IgM,纤维蛋白较少,故亦称“假血栓”,肾小球基底膜内侧有IgM沉积物,光镜下呈高度嗜酸性,PAS染色呈深紫色,Trichrome染色呈红色或绿色,此外,肾小球系膜区也有PAS染色阳性沉积物,系膜呈结节状,在光镜下不易与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相鉴别。最多见的是浆细胞样细胞在肾实质浸润。
6.影像学检查
如果继发淀粉样变性,可见两肾明显增大,骨骼影像学检查一般无溶骨性病灶。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肾损害的诊断,首先要确定是否存在巨球蛋白血症;进一步要鉴别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良性还是恶性巨球蛋白血症。若是继发性巨球蛋白血症则应在常见的继发原因之间进行鉴别诊断。须在确定诊断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的基础上,进一步检查患者的肾损害表现,如有蛋白尿、血尿及病理检查指标符合时即可确诊。
早期病情稳定、症状轻微或发展缓慢时可不予治疗,仅需要定期随访;如症状明显,有出血、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及黏滞度过高症状,则应予以治疗。本病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减低血浆巨球蛋白浓度及高黏滞血症。临床常用的主要药物有:
1.烷化剂
尤其是苯丁酸氮芥、嘌呤核苷类似物氟达拉滨,克拉屈滨和rituximad。苯丁酸氮芥口服,有效率在50%以上,中位生存期为5年。小剂量苯丁酸氮芥连续口服,持续2~4周,然后给予维持量。维持时间数年,直到缓解。环磷酰胺口服,以抑制巨球蛋白合成。盐酸氮芥及糖皮质类固醇也可使用。也可采用青霉胺口服的治疗方案,可使巨球蛋白二硫键分离,破坏IgM分子,使血液黏滞度降低。
2.血浆置换疗法
高黏滞血症明显者可采用该疗法,能使症状迅速缓解,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以降低血液黏稠度。由于血黏滞度与IgM浓度相平行,如血清巨球蛋白浓度下降15%~20%,常可促使血黏滞度明显降低,因此第一次血浆置换治疗,必须置换半数以上全身血浆容量,才可能取得明显疗效,而且为保持疗效,需1~2个月重复置换。
3.免疫治疗
应用抗CD20单克隆抗体进行治疗,30%的患者有效;可应用移植骨髓或外周血干细胞治疗。
碧桃叶酒功能主治:祛风,消肿,止痒。适用于暑麻疹。碧桃叶酒组方:鲜嫩桃叶500克,鲜鱼腥草60克,胆矾0.6克,薄荷水3克,冰片3克,白酒适量
赤石脂天仙酒功能主治:解毒,消疮。适用于痤疮。赤石脂天仙酒组方:赤石脂10克,密陀僧10克,硫磺10克,樟脑10克,天仙子10克,白果10克,冰片3克,75%酒精300毫升
牛皮癣擦酒功能主治:解毒止痒。用于牛皮癣、神经性皮炎。牛皮癣擦酒组方:斑蝥10只,红娘子10只,生大黄45克,75%酒精500克
补骨脂酒功能主治:祛风消斑。适用于白癜风、汗斑。补骨脂酒组方:补骨脂150克,75%酒精500毫升
乌蛇蒺藜酒功能主治:祛风,活血,通络。适用于白癜风、紫癜,以及肢体麻木等。乌蛇蒺藜酒组方:乌梢蛇90克,白蒺藜30克,防风30克,肉桂30克,天麻45克,五加皮15克,羌活45克,牛膝30克,枳壳45克,熟地黄60克,白酒10斤
故纸猴姜酒功能主治:通络,消斑。适用于白癜风。故纸猴姜酒组方:破故纸(补骨脂)60克,猴姜〔骨碎补〕60克,75%酒精500克
牛蒡陆英根酒功能主治:祛风消肿止痛。适用于刺风、面游风。牛蒡陆英根酒组方:牛蒡子根120克,陆英根120克,米酒5斤
侧柏生姜酒功能主治:生发。用于斑秃。侧柏生姜酒组方:侧柏叶35克,当归15克,生姜12克,何首乌15克,桃仁15克,红花12克,补骨脂15克,鸡血藤30克,白酒800克
双花酒功能主治:生发。适用与脱发、斑秃。双花酒组方:洋金花30克,红花15克,骨碎补15克,白酒300克
斑蝥秦椒酒功能主治:生发。适用于斑秃、脱发。斑蝥秦椒酒组方:斑蝥4只,秦椒15克,补骨脂15克,白酒300克(或75%酒精)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