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桑螺

中药材“缘桑螺”。别名:桑树上牛儿(《丹溪心法》),桑牛、天螺(《纲目》)。出处:《证类本草》。原形态:雌雄同体。具螺形贝壳,形小如椎实,壳薄,暗色,半透明。螺旋部尖,体螺层颇大,壳口宽阔,无厣;体柔软,能缩入壳内。头部有伸缩性的触角1对,触角内侧基部有眼;头部腹面具口器,短而膨大。体右侧前方有生殖孔,雌孔和雄孔分离。有肺以营呼吸,但因入水生活,故其外套膜的……

名称 缘桑螺 ( Yuán Sānɡ Luó )
英文名 Limnaea, Pondsnail
别名 桑树上牛儿,桑牛,天螺,
功能主治 ,主脱肛,烧之以猪脂和敷之,亦可末敷之,治小儿惊风,用七枚焙研,米饮服,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3-10g。外用:适量,煅,研末调敷。
性味 无毒,
归经 肝经
概述 方剂 药酒 汤方 茶方 药膳 中成药

缘桑螺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生于阴湿的山野林边、草丛或灌木丛中,也有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台湾等地。

缘桑螺 原始形态

雌雄同体。具螺形贝壳,形小如椎实,壳薄,暗色,半透明。螺旋部尖,体螺层颇大,壳口宽阔,无厣;体柔软,能缩入壳内。头部有伸缩性的触角1对,触角内侧基部有眼;头部腹面具口器,短而膨大。体右侧前方有生殖孔,雌孔和雄孔分离。有肺以营呼吸,但因入水生活,故其外套膜的一部分,又延伸成次生性鳃。

栖于池沼及小沟间。冬季潜伏于泥土中冬眠。

###

赤琥珀螺,贝壳小型,高8mm,宽4.5mm。壳质薄,易碎,半透明,呈长卵状圆锥形,有3个螺层,前2个螺层增长缓慢,但稍突出。体螺层增长迅速,特别膨大,其高度约为壳高的4/5,壳顶尖,缝合线深 ,壳面淡黄色或黄褐色,有光泽,具有稠密细致的生长线和皱褶,壳口长卵圆形,外唇薄,常被损坏,其上方与体螺层形成一锐角,内唇贴附于体螺层上,形成不明显的胼胝部,无脐孔。

搜索推荐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