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部异物是耳鼻喉科常见急症之一,易被发现和取出。如处理不当,常延误病情,发生严重并发症。较大异物或外伤较重者可致咽部损伤。口咽及喉咽部异物,多属经口进入的尖锐细长物品,如鱼刺、麦芒、竹丝等,可刺入扁桃体、咽侧壁、舌根或会厌谷等处。较大异物常停留于梨状窝。尖锐异物可能刺透并穿过咽黏膜,埋藏于咽后壁,引起继发感染,甚至酿成脓肿。
咽异感症是耳鼻喉门诊很常见的主诉之一,中医称为梅核气,犹如梅核阻塞咽喉,咳不出,咽不下。目前临床上常将咽异感症一词用以泛指除疼痛外的各种咽部异常感觉,如幻觉、球塞感、蚁行感等,还有一类患者,自觉颈部有紧迫感,自己感觉呼吸不畅,但是检查并没有呼吸困难的体征。患者大多数为中年人,以女性较多见。
咽部神经鞘膜瘤好发于咽后壁及侧壁,是咽部较为常见的良性神经源性肿瘤,恶变者罕见。多为单发,病因不清,发病年龄多在20~50岁之间,无明显性别差异。
乳头状瘤为咽部较常见的良性肿瘤,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男性占多数,多为单发。鳞状上皮向外过度生长形成乳头,乳头呈圆形或椭圆形上皮团块,中心有疏松而富有脉管的结缔组织。
咽部结核的规范名称为咽结核,结核病虽以肺结核为主,但也可发生在耳鼻咽喉及颈部淋巴结等部位。
脊索瘤来自胚胎脊索的残余,退化的脊索通常都嵌入蝶骨和枕骨内,但部分可向腹侧折入咽壁,其与咽部上皮融合处的细胞有迅速增长的潜力,在某些诱因的作用下,可形成脊索瘤,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病理见肿瘤由典型的空泡细胞和粘液基质所组成,其特点为分叶结构,细胞呈不规则条索状、团块状或假腺泡状生长,并可形成巨大空泡的合体细胞。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中年居多,男性多于女性。
多由钝性外力所致,喉部损伤程度与外力作用大小、方向有关。来自侧方的外力,因喉体可向对侧移动,多伤情较轻。来自前方的外力,由前向后将喉部推挤到颈椎上,多损伤较重。
混合瘤发生于涎腺的腺上皮,起初对此瘤结构的多样化认识不清,误以为其来源于两个胚层组织,故称为混合瘤。现认为肿瘤各种成分均来源于腺上皮,故称涎腺多形性腺瘤,由于混合瘤习用已久,故仍采用。混合瘤多发生于腮腺,颌下腺次之,其他部位发生比率较低。各年龄人群均可发生。混合瘤为良性肿瘤,但部分有恶性变的可能。
咽部机械性创伤多由外界的直接暴力引起,如战伤、交通事故、工伤、自杀等,也可由来自内部的创伤,如手术损伤、异物损伤等。咽外部的刺伤或切伤多见于口咽部和喉咽部,伤口多在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以利刃刎颈的切伤多为横行,锐利兵器所致的刺伤、切伤和割伤多为盲管伤,皮肤刺入口较小,向内刺入较深,或为贯通伤。挫伤为钝器的击伤,可致深部组织断裂。爆炸伤常引起颈部组织广泛损伤。
咽部瘢痕狭窄为软腭及腭咽弓与咽后壁之间的瘢痕粘连,使鼻咽与口咽之间的正常通道变小、狭窄或闭锁。
咽扁桃体又称腺样体,正常生理情况下,儿童6~7岁时腺样体发育为最大,青春期后逐渐萎缩,到成人则基本消失。若腺样体增生肥大且引起相应症状称腺样体肥大。本病多发生在儿童,且常合并慢性扁桃体炎。本病对儿童身体的正常发育与健康有较深远的影响。
咽白喉为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短,传播较快,患者多是1~7岁儿童。本病以咽部黏膜形成灰白色假膜及白喉外毒素所致的全身毒血症为主要特征,轻型者发病较缓,全身不适,体温38℃左右,轻度咽痛;重者发病较急,咽痛剧烈,可有高热、烦躁、呼吸急促、发绀及循环衰竭等症。咽部检查见扁桃体肿大,表面覆有灰白色假膜,范围超出扁桃体之外,假膜多较厚,不易剥离,若强行剥离,遗留出血创面。
因误食亚硝酸盐而引起的中毒。也可因胃肠功能紊乱时,胃肠道内硝酸盐还原菌大量繁殖,食入富含硝酸盐的蔬菜,则硝酸盐在体内还原成亚硝酸盐,引起亚硝酸盐中毒。
亚临床型克汀病(亚克汀)是一种由缺碘引起的极轻型的疾病,常以轻度智力落后为主要特征,患者必须出生和居住在碘缺乏病病区,表现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发育迟滞,亚克汀病的智商(IQ)为55~69,低于正常。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亚临床甲亢,是指没有临床症状,或症状不确切、不特异,虽然血清FT3和FT4在正常范围内,但血清TSH低于参考范围,并除外可能引起血清TSH降低的其他疾病,仅由实验室检查结果而诊断的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hypothyroidism,简称甲减),是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TH)合成、分泌或生物效应不足所致的一组内分泌疾病。仅有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轻度升高,而血清甲状腺激素(FT4,FT3)水平正常,患者无甲减症状或仅有轻微甲减症状,称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简称亚临床甲减),又称为轻微型甲减、潜伏期型甲减、生化性甲减和甲状腺储量减少。这类患者通常是在常规体检中,或因为一些非特异性症状或高胆固醇血症就诊时被发现。需除外其他
外伤第4天至3周内出现临床症状及体征的硬膜外血肿为亚急性硬膜外血肿。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ubacute sclerosing panencephalitis,SSPE)又称为Dawson病、亚急性硬化性白质脑炎,是一种以大脑白质和灰质损害为主的全脑炎。本病的发生是由于缺损型麻疹病毒慢性持续感染所致的一种罕见的致命性中枢神经系统退变性疾病。早期以炎症性病变为主,晚期主要为神经元坏死和胶质增生,核内包涵体是本病的特征性改变之一。患麻疹后数月至数年(通常数年)发生进行性,常为致命性神经系统(大脑)紊乱,伴典型的智力损害、阵发性肌痉挛和癫痫。
亚急性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炎性皮肤病,以皮疹损害处具有渗出潮湿倾向而故名。亚急性湿疹是介于急性湿疹和慢性湿疹中间的一个过渡阶段。亚急性湿疹是在急性湿疹炎症减轻之后,或急性期未及时适当处理,拖延时间较久而发生亚急性湿疹。皮损以小丘疹、鳞屑和结痂为主,仅有少数丘疱疹或小水疱及糜烂,亦可有轻度浸润,自觉仍有剧烈瘙痒。易反复发作。与急性湿疹、慢性湿疹间可互相转换,经久不愈。
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SCLE)又称浅表性播散性狼疮、亚急性播散性狼疮、环状红斑、牛皮癣型狼疮、播散性盏状狼疮等。本病皮损既与盘状红斑狼疮不同,又与泛发型瘢痕性盘状狼疮不同,其具有对称性、浅表性、泛发性和无瘢痕形成的特征。
亚急性结节性游走性脂膜炎(subacute nodular migratory panniculitis)为一种少见的皮下脂膜炎,又名结节性游走性脂膜炎,常发于小腿下部,皮损呈淡黄或淡红皮下结节,互相融合,质硬如木板,中心消退,呈离心状向四周游走。病程迁延,可达数月或数年之久。
亚急性甲状腺炎又称亚急性肉芽肿性甲状腺炎、(假)巨细胞甲状腺炎、非感染性甲状腺炎、移行性甲状腺炎、病毒性甲状腺炎,DeQuervain甲状腺炎,肉芽肿性甲状腺炎或巨细胞性甲状腺炎等,系1904年由DeQuervain首先报告。本病近年来逐渐增多,临床变化复杂,可有误诊及漏诊,且易复发,导致健康水平下降,但多数患者可得到痊愈。本病可因季节或病毒流行而有人群发病的特点。
亚急性坏死性脊髓炎(subacute necrotic myelitis)又称为Foix-Alajouanine综合征(FAS)。临床以脊髓血供障碍造成的进行性脊髓损伤为特点,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脊髓脊神经根炎。最常见的原因可能为硬膜内动静脉畸形。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subacute infective endocarditis,SIE )常发生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心脏病的基础上,原无心脏病者也可发生。病原体主要为细菌,其次为真菌,立克次体,衣原体及病毒。主要表现为低中度发热、进行性贫血、乏力、盗汗、肝脾肿大、杵状指(趾),可出现血管栓塞现象,青壮年患者较多。草绿色链球菌是该病的最主要致病菌,但近年来已明显减少,各种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及革蓝氏阴性菌已成为主要致病菌。
雅司病是由雅司螺旋体引起的慢性接触性传染病。病原为雅司螺旋体,亦称纤细螺旋体,形态似梅毒螺旋体,体长10~13μm,螺旋紧密,能活泼运动,在体外不能生长,于特殊培养基中能存活数日而不能增殖。能在~70℃干冰低温存毒力多年。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