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肝病引起获得性凝血因子异常,主要因肝病引起。因大多数凝血因子是在肝脏内合成的,当肝脏患病时,常伴有凝血障碍。约有86%的肝病患者具有1项或1项以上的血浆凝血因子异常,约有88%有患者具有血小板功能的异常。
淹溺又称溺水,是人淹没于水或其他液体介质中并受到伤害的状况。水充满呼吸道和肺泡引起缺氧窒息;吸收到血液循环的水引起血液渗透压改变、电解质紊乱和组织损害;最后造成呼吸停止和心脏停搏而死亡。淹溺的后果可以分为非病态、病态和死亡,其过程是连续的。淹溺发生后患者未丧失生命者称为近乎淹溺。淹溺后窒息合并心脏停搏者称为溺死,如心脏未停搏则称近乎溺死。
烟雾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及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起始部慢性进行性狭窄或闭塞为特征,并继发颅底异常血管网形成的一种脑血管疾病。由于这种颅底异常血管网在脑血管造影图像上形似“烟雾”,故称为“烟雾病”。烟雾状血管是扩张的穿通动脉,起着侧支循环的代偿作用。患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包括认知功能障碍、癫痫、不随意运动或头痛,其中最常见的是脑缺血,可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reversible ischemic n
烟酸通常是指烟酸(尼克酸Niacin)、烟酰胺(尼克酰胺Nicotlnamide)和其他具生物活性的吡啶衍生物。人类机体可合成内源性烟酸,但必须外源性摄入才能避免烟酸缺乏。烟酸缺乏神经病,又称烟酸缺乏神经病变、烟酸缺乏神经系统表现、烟酸缺乏症神经病、烟酸缺乏症神经病变,包括糙皮病(癞皮病)或Pellagra,急性代谢性脑病,脊髓和周围神经损害。本病的发生与烟酸、烟酰胺、色氨酸的摄入吸收减少代谢障碍有关。糙皮病属于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以皮炎、腹泻、痴呆为主要临床症状;急性代谢性脑病则多发生于长期嗜酒、多脏器
先天性咽血管畸形是胚胎发育异常所致。在正常发育情况下,原始颈内动脉的两个组成部分,即第3动脉弓和背主动弓之间有一弯曲,在心脏位置下降时,此弯曲若未被拉直而持续存在,将在咽侧壁或咽后壁的深面形成动脉环或动脉屈曲,在做扁桃体或咽扁桃体切除时易造成损伤。
咽峡炎,是发生在咽峡部位的急性炎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咽炎。咽峡,是指咽部垂直面的一个环形结构。上面为悬雍垂与双侧软腭游离缘,下面为舌根,左右面为腭舌弓、腭咽弓,这四面结构共同构成了一个环状狭窄部分,称为咽峡。咽峡炎可由细菌、病毒及其他病菌引起,表现为咽痛、咽干、异物感、疱疹、溃疡等,与急性扁桃体炎症状类似。咽峡炎中有几种特殊类型。①儿童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肠道病毒科萨奇A组病毒感染引起。特征为急起的发热和喉痛,黏膜红色晕斑及周围特征性的水疱疹;②樊尚咽峡炎,又叫溃疡性咽炎或溃疡性扁桃体炎,它是一种由梭形杆
食管壁的黏膜层或全层从食管腔内向外突出,形成与食管腔相通的囊状突起,称为食管憩室。食管憩室多为后天性疾病,常见于成人。亦有先天性食管憩室形成者。
咽旁脓肿为咽旁隙的化脓性炎症,早期为蜂窝织炎,再发展而形成脓肿。因咽旁隙的感染进路较多,如腭扁桃体、咽扁桃体、牙、咽、腮腺及鼻部、咽部所属淋巴结等处的急性炎症,均可蔓延至咽旁隙中。尤其在儿童,这些部位至今仍是发生感染形成脓肿的常见部位。
咽旁间隙感染指咽旁间隙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咽侧壁红肿、腭扁桃体肿大。咽旁间隙与翼颌、颞下、舌下、颌下及咽后诸间隙相通;血管神经束上通颅内,下连纵隔,可成为感染蔓延的途径。
咽囊炎,又名咽黏液囊炎、鼻咽部正中瘘或鼻咽囊肿。又称桑汶地病。主要症状为鼻腔后部有脓性分泌物下流入口咽部,咽囊脓肿自行破裂可形成脓性瘘管。一般在口咽视诊或在间接喉镜、鼻咽镜检查时较易发现。
咽结膜热是一种表现为急性滤泡性结膜炎,并伴有上呼吸道感染和发热的病毒性结膜炎,多见于4~9岁儿童和青少年,常于夏、冬季节在幼儿园、学校中流行。病原体为腺病毒3型、4型、7型,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炎、结膜炎三大症状。
咽角化症为咽部淋巴组织异常角化,多发生于腭扁桃体及舌扁桃体,咽部其他部位的角化病变较少见。
畸胎瘤发源于多胚层组织的先天性肿瘤,多见于25岁以下妇女、儿童和青少年,分为成熟畸胎瘤(良性畸胎瘤)和不成熟畸胎瘤(恶性畸胎瘤)。源于咽部的畸胎瘤可发生于鼻咽部、软腭、悬雍垂、扁桃体、咽旁间隙等部位,半数以上发生于鼻咽部。鼻咽部畸胎瘤多见于婴幼儿,男女比例约1:6,绝大多数为良性,极少数为恶性。鼻咽部畸胎瘤亦有可能合并腭裂等先天性畸形。
咽部肌肉主要受咽丛而来的运动神经纤维所支配,以软腭瘫痪常见,发生原因可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瘫痪两类。中枢性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延髓病变,如延髓瘫痪、脑炎、听神经瘤侵及延髓等。周围性麻痹则以多发性神经炎多见,其他如感染、重症肌无力、皮肌炎及颅底病变压迫第Ⅳ、Ⅴ、Ⅵ脑神经而引起。
咽肌痉挛又名腭部肌阵挛,是一种少见的疾病,为软腭或咽缩肌的不随意而有节律地收缩运动,可局限于一处,或在几个部位同时发生,多为双侧对称性。
咽后脓肿为咽后间隙的化脓性炎症,因发病机制不同,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急性常见,为咽后淋巴结化脓所致,多见于3岁以下儿童,其中半数以上发生在周岁以内。慢性者少见,多系颈椎结核形成脓肿,又称冷脓肿。咽后间隙为一潜在间隙,上起颅底枕骨部,下连后纵隔,前为颊咽筋膜,后为椎前筋膜。下部齐3~4颈椎平面,相互黏着,故脓肿极少下延入胸腔后纵隔;两侧与咽旁间隙有不完整的筋膜相隔,故感染可能在两间隙相互扩散。
咽后壁憩室较常见,多位于喉咽部咽下缩肌的甲咽肌与环咽肌之间的黏膜与黏膜下层向外突出形成的囊袋样组织。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可有口臭、咽部梗阻感、异物感、食物反流等症状。
咽喉烧伤及化学伤因吸入高热蒸汽,误饮沸水、头颈烧伤者因吸入火焰或干热空气致粘膜烧伤、误服强酸,强碱、吸入氨、氰,氯、碘、溴,磷等高浓度气雾和化学毒气可直接灼伤咽喉及下呼吸道粘膜并吸收引起全身中毒。
咽喉部肿瘤,因大量吸烟加上饮用烈性酒引起的疾病。
咽喉部外伤常为颈部外伤所累及,常合并颈段气管、食管伤。咽喉与甲状腺,颈部大血管、神经、颈椎等重要器官邻近,如同时受伤,可以出现大出血、休克,窒息等危象,而使抢救不及以致死亡。
咽鼓管阻塞时咽鼓管软骨段在解剖上正常,但其机能发生障碍,即咽鼓管咽口被动开放而不能主动开放。与一般炎性水肿所致的咽口阻塞有所区别。
咽鼓管咽口正常处于关闭状态,只在吞咽、呵欠、张大口和擤鼻等动作时方作瞬息开放,进行鼓室内气体交换。如咽口肌肉麻痹、萎缩,可使咽口经常处于开放状态而产生症状,称为咽鼓管异常开放症。
咽侧壁憩室根据大小与位置不同有不同表现,小的憩室可有口臭、咽部梗阻感、异物感、食物反流等症状。较大的憩室可有吞咽困难、声嘶。本病较常见,多见于乐器吹奏人员和老年人。
咽部灼伤多同时累及喉,进入食管则出现食管灼伤。除局部症状外,还可引起全身复杂的病理变化和中毒症状,应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咽喉灼伤可分热灼伤和化学灼伤两类。
咽部硬结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肉芽肿病变。常先发生于鼻部,缓慢向上唇、鼻咽、腭部、咽、喉、气管、鼻窦、鼻泪管等处发展。病变一般不侵犯淋巴结或转移他处。因鼻部有病变者占98%以上,故本病又称鼻硬结病。少数病例可原发于咽、喉或气管而不累及鼻部。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