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球菌属包括17个种和18个变种,其中仅新生隐球菌及其变种具有致病性。新生隐球菌几乎全部经肺入侵而感染人体,90%病损仅局限于肺部,10%可经血行传播扩散至其他器官。中枢神经系统及皮肤是最常见的继发感染的部位,该菌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可能与脑脊液中存在的天门冬素及肌酐有助于菌生长有关。本病传播途径尚未阐明,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病原菌可直接侵入并引起血行传播,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的患者、艾滋病、白血病等患者易患本病。
隐匿阴茎是一种常见的先天发育异常和畸形性疾病,也称埋藏式阴茎。阴茎隐匿者,其阴茎体缩藏于体内,凸出外面的只有尖尖的小包皮。如果用手将阴茎皮肤向内挤压,阴茎体就会显露出来,手稍放开,阴茎体便回缩。隐匿阴茎尽管其外形酷似包皮过长,但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primary glomerulonephritis)除了病理分型外,还可以临床分型,就是按照临床表现的不同来进行分类。隐匿型肾小球肾炎(latent glomerulonephritis)是肾炎临床分型中的一种,也称为无症状性血尿或(和)蛋白尿,患者无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等明显的临床表现,而仅表现为肾小球源性血尿或(和)蛋白尿。
隐匿性乳腺癌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乳腺癌,又称隐形乳腺癌,是以腋窝淋巴结转移癌为主要临床表现,而体检及影像学检查(乳腺X线及超声)均未发现乳腺内原发癌。少数病例是在身体的其他部位发现乳腺转移癌,而在乳腺找不到原发病灶。据文献报告其发病率占乳腺癌的0.3%~1.0%。由于隐匿性乳腺癌已有腋窝淋巴结转移,故不属于早期癌。5年生存率为70%左右,影响预后的因素如原发乳腺癌的病理类型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数目等。
隐翅虫皮炎是由于皮肤接触隐翅虫毒液所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毒隐翅虫为蚁形甲虫,体长0.6~0.8厘米,头、胸、腹部为黑色和橘红色相间。白天栖居于杂草石下,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入室后在灯下飞行,当跌落、停歇在人体或桌面等物体下,被拍打或捏碎时,体液接触皮肤或由拍捏毒虫的手带至别处而引发接触性皮炎。
隐孢子虫病是由一种叫微小隐孢子虫所引起的传染病,而其他品种的隐孢子虫也偶然会引起此病。症状通常于感染后7天左右出现,包括腹痛、水泻、呕吐及发热。大部分患者的病症持续6-10天,但也有可能会持续数星期。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病情可能非常严重,甚至威胁生命。
白果又名银杏,味带香甜,可以煮或炒食,有祛痰,止咳、润肺、定喘等功效,但大量进食后可引起中毒。白果内含有氢氰酸毒素,毒性很强,遇热后毒性减小,故生食更易中毒。一般中毒剂量为10-50颗,中毒症状发生在进食白果后1-12小时。为预防白果中毒,不宜多吃更不宜生吃白果,本病多见于儿童。
甲病变在银屑病中较常见,其发生率占10%~50%,本作者观察的资料占30.35%。甲改变与皮损的广泛程度有关。临床上常见的有甲凹陷点,甲剥离,甲下增厚,甲板失去光泽,变白,裂片形出血(splinter hemorrhages)。主要治疗皮损。皮损缓解时,甲病变亦随之好转。
银屑病性关节炎(PsA)是以银屑病(皮肤和(或)指甲)、关节炎(周围关节和(或)脊柱)和类风湿因子(RF)阴性三联征为特征的疾病。PsA患者的巩膜炎发生率是1.8%。巩膜炎一般在PsA活动期后数年发生,虽然弥漫性或结节性前巩膜炎多见,但可有其他各类型的巩膜炎。坏死性前巩膜炎患者可进一步发展为硬化性基质角膜炎。
银屑病性关节炎是血清类风湿因子阴性的关节炎,典型表现为慢性、复发性、良性丘疹鳞屑性的皮肤损害、指(趾)甲损害,慢性、复发性、侵袭性的多关节炎周围和(或)脊椎关节和前葡萄膜炎、结膜炎为主要病变的眼部损害。
银屑病关节炎(PsA)是一种与银屑病相关的炎性关节病,有银屑病皮疹并伴有关节和周围软组织疼痛、肿胀、压痛、僵硬和运动障碍。部分患者可有骶髂关节炎和(或)脊柱炎,病程迁延,易复发。晚期可有关节强直。约75%的患者皮疹出现在关节炎之前,同时出现者约15%,皮疹出现在关节炎后的患者约10%。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高峰年龄为30~50岁,无性别差异,但脊柱受累以男性较多。
妇女子宫下脱,甚则脱出阴户之外,或者阴道壁膨出,称为阴挺,又称阴脱、阴菌、阴痔、产肠不收、葫芦颓等。多由分娩损伤所致,常见于经产妇。现代医学分别称为“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妇人规》中云:“此或因胞络伤损,或因分娩过劳,或因郁热下坠,或因气虚下脱,大都此证”,应该以升补元气、固涩真阴为治疗原则。
阴缩,证名。男女前阴器内缩之病证。《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肝脉……微大为肝痹阴缩,咳引小腹。”多因寒中厥阴所致者。证见男子阴茎、阴囊内容等缩入少腹,或妇女阴道内缩之证等。治宜温经散寒,内服用吴萸内消散,或当归四逆汤等;若因阳阴热邪陷入厥阴者,治宜急下存阴,可用承气汤等方;若因大吐泻后,元气虚陷,伴有四肢厥逆,面黑气喘,冷汗,甚则不省人事者,则宜回阳固脱之剂,内服选用大固阳汤,或四逆汤加人参、肉桂等。参见囊缩条。 阴缩是指前阴内缩,包括男子阴茎和阴囊内缩的病证。
阴虱病(pediculosis pubis)是虱病的一种,是由寄生在人体阴毛和肛门周围体毛上的阴虱叮咬附近皮肤,而引起瘙痒的一种皮肤接触性传染性寄生虫病。通常由性接触传播为主,常为夫妇共患,而以女性为多见。
阴盛阳衰,与阳虚阴盛病状大抵相同,但病机有别。一是因阳虚而致寒盛,一是因阴寒内盛而致阳气衰弱,两者常互为因果。临床上阴盛阳衰多因水湿伤阳或过服寒凉药物所引起。
阴囊炎性癌又称阴囊Paget病(Paget’s disease)、湿疹样癌,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易被误诊为湿疹、皮炎或股癣。一般多在50~60岁以后发病。进展缓慢,病程长达数年至数十年以上,恶性程度低于鳞癌,预后相对较佳。
阴囊损伤常见于战时的枪伤和锐器伤,运动场上或工农业劳动中的撞伤,玩耍、斗殴时的踢伤和抓伤,有时也可因阴囊部手术操作不当所致。损伤类型分为闭合性损伤和开放性损伤。临床主要症状是出血及疼痛。治疗方法因损伤程度而异。
阴囊丝虫病是泌尿生殖系丝虫病的早期病变,主要病变为血丝虫成虫或其虫尸聚集于精索附睾淋巴管或微小静脉内,造成局部炎症、纤维增殖,或由于虫尸毒素引起组织水肿、感染等。
阴囊坏疽是一种可危及生命的发生在男性外生殖器及会阴部的爆发性快速进展的坏死性筋膜炎。也称Fournier坏疽、阴囊特发性坏疽、链球菌引起的阴囊坏疽、会阴蜂窝织炎和自发性爆发性阴囊坏疽等。
阴囊癌主要有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及炎性癌三种,以鳞状细胞癌多见,病因不明,患者多有煤烟、沥青、酚油等物质长期接触史,因此与职业因素有关。多见于50~70岁。多经淋巴途径转移。Ray将阴囊癌分4期,A1期:病变局限在阴囊;A2期:病变累及邻近器官如阴茎、精索,但没有其他转移;B期:可切除的腹股沟或髂腹股沟淋巴结转移;C期:髂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无法切除;D期:有远处转移,如肺、主动脉旁淋巴结等处。阴囊癌在一般人群中甚为少见。早年英国流行病学资料在1339万余名14岁以上男性中,共发现1029例非职业性阴囊癌,
阴冷,病证名。又名阴寒。指阴部寒冷。《诸病源候论》卷四十:“胞络劳伤,子脏虚损,风冷客之,冷乘于阴,故令阴冷也。”临床以阴部寒冷为主证,甚则小腹冷痛,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等,多影响生育而久不孕。治宜补肾温阳,方用金匮肾气丸。《妇人大全良方》:“妇人阴冷,因劳伤子脏,风冷客之,用五加皮、干姜、丹参、蛇床子、熟地黄、杜仲各三两,钟乳粉四两,天门冬一两,地骨皮二两,酒十五升,渍两宿,每服一盏,空心食前饮之。”
阴茎折断是指阴茎在勃起状态下,外在暴力招致阴茎海绵体的白膜破裂而言。阴茎海绵体白膜正常厚度约2毫米,阴茎勃起时,血管窦充血,内压增加,白膜变薄仅为0.2~0.25毫米,极易发生破裂。破口常为横行,一般不超过海绵体周径的1/2,多数位于远1/3处。这种损伤较为少见,因为具有难言之隐,故而不少病例未被报道。
阴茎硬结症,是指阴茎海绵体白膜的纤维化病变,使阴茎背侧或外侧出现单个或数个斑块或硬结。故又称为Peyronie病。本病多见于成年人,因斑块可引起阴茎勃起疼痛及弯曲畸形而引起性生活困难。但本病发展缓慢,无恶性变倾向。
阴茎阴囊象皮肿(elephantiasis of penis and scrotum)是晚期丝虫病最突出的表现,大多由班氏丝虫所引起。由于淋巴管炎症、阻塞、破裂,皮肤、皮下组织增生变厚而形成象皮肿。当继发链球菌感染时,可使病变进一步加重。
阴茎异常勃起(ED)是指在非刺激条件下引起的阴茎持续勃起,或性高潮后也不疲软,这种状态持续时间超过6小时,常伴有疼痛。异常勃起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包括新生儿。年轻患者发病多数与镰形细胞病或肿瘤有关,老年患者大多为特发性。多发生在睡眠阴茎勃起时,一些发生在性行为时间过长、昆虫叮咬或药物应用之后。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