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茎纤维性海绵体炎亦称为阴茎硬结症。1743年由Peyronie首先报道,故又称为Peyronie病。病变主要局限在阴茎白膜和白膜与勃起组织间隙内,其特征为限局性纤维性斑块,阴茎勃起时可形成功能性短缩和弯曲畸形,患者常伴有心理和性功能障碍。
阴茎痰核,中医病名。是指因厥阴气滞,痰瘀凝结所致的前阴疾病。以阴茎内可扪及单个或多个硬结,同房举而不坚,或举而弯曲、疼痛,会阴部不适,尿痛或尿涩为主要临床表现。多发病在40岁以上中老年男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西医病名则称为阴茎海绵体硬结。本病若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良好,但也有患者病程中出现腰腿酸软,少腹坠胀,睾丸疼痛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引起阳痿。
阴茎前阴囊又称阴茎阴囊转位,指阴囊异位于阴茎上方,是一种十分少见的先天性畸形,分为完全性和部分性两类。阴茎前阴囊常合并会阴型、阴囊型尿道下裂,也有并发性染色体及骶尾部发育异常的报道。
阴茎扭转指阴茎头向一侧扭转,偏离中线,多呈逆时针方向,即向左扭转。该类患者的阴茎一般发育正常,部分患者合并尿道下裂或包皮分布异常。阴茎腹侧中线偏向一侧。很多病例是在做包皮环切或外翻包皮时发现的。
阴茎损伤少见,与其位置隐蔽、非勃起状态下易于移动有关。按有无皮肤损伤,分为闭合性损伤和开放性损伤。前者常见有阴茎皮肤挫伤、阴茎折断、阴茎绞窄、阴茎脱位;后者常见阴茎切割伤、阴茎离断、阴茎皮肤撕裂伤。阴茎离断伤是指包括阴茎皮肤、皮下组织、阴茎海绵体和尿道海绵体的离断,分完全型和不完全型两种。
阴茎结核疹(penile tuberculid)系发于阴茎及冠状沟边缘的结核疹,可形成小溃疡,常可自然吸收。
阴茎结核的发生率占泌尿生殖道结核发生率的4%,发病可以在阴茎皮肤表面,也可以在阴茎海绵体内,或者在阴茎尿道内。结核杆菌可由泌尿道结核传播而来,也可通过性交或接触污染的衣裤传染,是否因血源传播尚有争论。发病后,阴茎头、阴茎系带或尿道外口处出现略带红色的结核小结节,以后结节中央溃烂凹陷成为溃疡,周围组织发硬,溃疡底部出现干酪样坏死组织,随着溃疡的不断增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当结核侵犯到海绵体时,阴茎会因疤痕形成而弯曲。经久不愈的溃疡以后演变成结核瘘管,如伴有结核性尿道炎时会发生尿道狭窄。阴茎结核有时会与阴茎癌
阴茎癌是起源于阴茎头、冠状沟和包皮内板黏膜以及阴茎皮肤的恶性肿瘤。是阴茎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阴茎肿瘤的90%以上。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阴茎鳞状细胞癌,约占阴茎癌的95%。因此,阴茎癌几乎成为阴茎鳞状细胞癌的代名词,致使大家忽视了其他类型阴茎癌的存在。按2004年WHO阴茎恶性上皮性恶性肿瘤组织学分类中将阴茎癌病理类型分为阴茎鳞状细胞癌、Merkel细胞癌、神经内分泌小细胞癌、皮脂腺癌、透明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而将阴茎Bowen病和阴茎Paget病归于癌前病变,其实,这2种病也都属于特殊类型的阴茎癌。20世纪
阴结,病证名。①因胃肠阴寒凝结,或精血亏耗大肠干燥所致的便秘。见《兰室秘藏.大便燥结门》。《医学入门.燥结》:“不能食,脉弦微者,为阴结。”《景岳全书.杂证谟》:“阴结证,但察其既无火证,又无火脉,……盖此证有二则,一以阳虚,一以阴虚也。凡下焦阳虚,则阳气不行,阳气不行,则不能传送而阴凝于下,此阳虚而阴结也;下焦阴虚则精血枯燥,精血枯燥则津液不到而肠脏干稿,此阴虚而阴结也。”阳虚者,益其火则阴凝自化,宜右归饮、大补元煎、大营煎之类主之,或以人参当归数钱煎汤送右归丸、八味丸。阴虚者,治宜滋肾润燥,宜左归饮、
是指外生殖器及周围(包括大腿内侧近腹阴处)部位经常汗多,且汗味多臊臭的病证。 阴汗的诊断要点 凡是男子的阴部多汗,汗出臊臭,伴有阴囊湿冷,前阴萎弱,小便清长,腰膝酸软,畏寒肢冷,或胁肋胀痛,目赤,小便赤者,可诊断为阴汗。
阴沟肠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人和动物的粪便中,泥土、植物中均可检出,是肠道正常菌种之一,但可作为条件致病菌。随着头孢菌素的广泛使用,阴沟肠杆菌已成为医院感染越来越重要的病原菌,其引起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发病部位常累及多个器官系统,包括皮肤软组织感染、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菌血症、败血症、眼球炎等。
阴道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根据恶性程度不同分为低度恶性和高度恶性两种。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以往有很多名称,曾被称为间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淋巴管内间质肌病、淋巴管内间质异位症、间质肉瘤或苗勒间质肉瘤等。患者大多表现为阴道壁突出的结节状物,伴阴道出血,白带增多。
阴道和卵巢是女性生殖道最常见的转移部位。生殖道本身及生殖道外其他部位的肿瘤都有可能转移至阴道。多由宫颈、宫体和外阴癌转移而来。转移瘤在阴道肿瘤中最常见,而阴道原发性癌比较少见。
阴道异物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和感染,长期滞留未能取出者,可引起泌尿生殖道瘘阴道溃疡、盆腔脓肿结石等,容易造成误诊,给患者精神和肉体带来极大痛苦。阴道异物在临床上并非少见,阴道异物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国内幼女多见,也可见于精神病成人患者;国外正常成人妇女也时有发生。
阴道血吸虫病别名阴道裂体吸虫病,是由于血吸虫尾蚴穿过皮肤进入血液,成虫由门脉系统进入盆腔静脉丛时,可感染外阴、阴道和宫颈。另外,血吸虫感染膀胱可累及宫颈和阴道上1/3。青春期以后,血吸虫性损害发生在下生殖道,成年人以输卵管、卵巢和子宫更常见。血吸虫毛蚴头腺分泌毒素,引起急性炎症反应。在虫卵周围聚集大量细胞,细胞浸润的中央部分常发生坏死,使局部形成嗜酸性脓肿,继而发生黏膜破溃。有时可在会阴部见到瘘管,多数窦道可使病变形成蜂窝状特殊外观。还可引起血吸虫肉芽肿性湿疣。宫颈因血吸虫可引起鳞状上皮呈假上皮瘤样增生。
阴道血管肉瘤临床极为罕见,发病在年龄18~86岁,中位年龄49岁。主要表现为阴道出血,可伴排尿困难。肿块位于阴道残端、阴道上壁和阴道穹隆等,为不规则硬结,大小在2~8cm,表面可有溃疡,亦可浸润阴道壁。
阴道斜隔是一种并非十分罕见的生殖道畸形。但由于认识不足,常造成诊断及治疗的延误。阴道斜隔的定义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双子宫双宫颈,个别的可有单宫颈合并子宫纵隔;一片两面均附盖阴道上皮的膜状组织,起源于两个宫颈之间,斜向附着于一侧的阴道壁,形成一个盲管把该侧的宫颈遮蔽在内,隔的后方与宫颈之间有一个腔为“隔后腔”;另外,几乎无一例外的合并与斜隔同侧的肾脏及输尿管的缺如,因此称之为阴道斜隔综合征更为恰当。
阴道腺病,是指阴道壁或宫颈阴道部表面或表皮黏膜下结缔组织内出现腺体组织或增生的腺组织结构。正常的阴道壁和宫颈鳞状上皮覆盖部一般无腺体组织存在,阴道壁出现腺组织被认为是胚胎时期副中肾管残余。病灶腺上皮可转化为正常鳞状上皮,也可发生恶变。
阴道腺癌为少见的阴道恶性肿瘤,大概占原发性阴道肿瘤的4%~9%。阴道腺癌可在任何年龄出现。中肾管残留的阴道腺癌见于年轻女子。其发病率自14岁开始上升,年龄范围7~34岁,中位年龄19岁。
阴道上皮内瘤样变(VAIN)是指局限于阴道上皮层内的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病灶,是阴道浸润性癌的癌前病灶。由于阴道上皮内肿瘤发病率低,对其演变成浸润癌的过程的了解远较宫颈癌和外阴癌差。阴道上皮内肿瘤可与宫颈或外阴的上皮内肿瘤同时并存。
阴道前壁膨出实际是膀胱和尿道膨出,常伴随排尿功能紊乱。轻度膨出一般无症状;严重脱出时可出现尿排不净感。患者为了将尿排净,常需压迫阴道或用手还纳脱垂的组织。
阴道平滑肌肉瘤少见,病灶多位于阴道中上段的阴道壁黏膜下间质或阴道黏膜,呈实性结节样。以局部浸润为主,也偶有远处转移。主要表现为阴道疼痛,阴道堵塞下坠、压迫不适感。部分可伴有阴道不规则出血或性交出血,白带增多,为脓性或血性分泌物,可有恶臭。
阴道内胚窦瘤是主要发生于婴幼儿阴道,内胚窦瘤可发生在卵巢、外阴、阴道和宫颈,阴道内胚窦瘤可能起源于胚胎细胞,肿瘤呈息肉状或质脆的脑髓样或葡萄状肿物。早期病例可无症状。随着肿瘤的发展,可出现无痛性异常阴道流血、尿布有血染或阴道排液。
美丽筒线虫寄生于女性阴道黏膜者少见,中间宿主有蟑螂、粪甲虫、蝗虫等昆虫,终末宿主为哺乳动物及其他动物,如牛、羊、马、驴、骡、骆驼、猪、猴、熊、鼠和刺猬等,人是偶然的终宿主。成虫常寄生于终宿主的口腔或食管黏膜下。
阴道毛滴虫病(滴虫性阴道炎)是妇科常见病,由阴道毛滴虫引起。滴虫通过性交直接传给女方,在男方尿道及前列腺分泌物中,可以找到同种类型的滴虫。滴虫不仅寄生于阴道内,也可寄生于泌尿道下部(尿道及尿道旁腺)及子宫颈管内。临床上滴虫带菌者可不出现任何症状。寄生在阴道内的滴虫能消耗阴道内的糖原,改变阴道的酸碱度,破坏防御机制,容易继发感染。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