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性耳聋系由于听觉长期遭受噪声影响而发生缓慢的进行性的感音性耳聋,早期表现为听觉疲劳,离开噪声环境后可以逐渐恢复,久之则难以恢复,终致感音神经性聋。噪声除对听觉损伤外,还可引起头痛、头昏、失眠、高血压等,影响胃的蠕动和分泌。
噪声主要损及人体的听觉器官。长期接触高强度的噪声,不仅使听觉器官受损,同时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及消化系统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而噪声病是以听觉器官受损为主并伴有听觉外系统反应的全身性疾病。其症状和体征的产生与噪声的强度、频率、接触时间以及个体对噪声的易感性有关。噪声的特异性作用,主要是引起听觉系统的损伤;它的非特异性作用,则表现为对听觉外系统的影响。
随着现代造影技术的广泛开展,造影剂肾病(CAN)日益受到肾病工作者的关注。CAN指由造影剂引起的肾功能急骤下降。常用的造影剂一般均为高渗性,含碘量高达37%,在体内以原形由肾小球滤过而不被肾小管吸收,脱水时该药在肾内浓度增高,可致肾损害而发生急性肾衰竭。
在一些肠道和膀胱手术后,有时候医生需要在腹壁上做一个造口,来实现大便的临时性或者永久性改道。如果造口旁出现缺损,腹腔内容物通过造口旁的缺损疝出,即形成造口旁疝。它是造口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在10%~50%。造口旁疝的诊断较为容易,手术是治愈造口旁疝的唯一手段。手术需采用补片进行修补,包括多种手术方法,可以通过开放和腹腔镜两种途径实现。造口旁疝修补术是腹外疝手术中难度和风险最高的,术后复发率较高。
早孕反应是指在妊娠早期(停经六周左右),孕妇体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增多,胃酸分泌减少及胃排空时间延长,导致头晕、乏力、食欲不振、喜酸食物或厌恶油腻、恶心、晨起呕吐等一系列反应。这些症状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妊娠12周后随着体内HCG水平的下降,症状多自然消失,食欲恢复正常。
第二性征较正常青春期提前出现的现象称之为性早熟。多见于女孩。一般认为在8~9岁以前第二性体发育完善或部分器官发育完善,如有明显的乳房发育,外阴发育良好,阴毛、腋毛出现,身体迅速增加,或者10岁前月经来潮称为性早熟。把性早熟引起的女性乳房提早发育的现象称之为早熟性儿童乳房肥大症或早熟性女性乳房发育症。
早期婴儿型癫痫性脑病又称大田原综合征,是一种恶性癫痫。本病征以发病年龄早、脑电图具有暴发-抑制波型、惊厥难以控制、预后差、可转变成婴儿痉挛症等特点。
早期乳腺癌在英文中称为early breast cancer 或early-stage breast cancer,迄今为止尚无明确定义,较为公认的是,早期乳腺癌可望永久性治愈。著作及文献中经常出现早期乳腺癌但没有具体所指。多数学者认为早期乳腺癌若按术前所见,肿瘤应小于2cm,腋窝未触及转移淋巴结,无远处转移;包括非浸润癌。近年来,随着保乳手术的开展与普及,有些人结合病理组织学所见,把早期乳腺癌扩大到肿瘤直径小于3cm,同侧腋窝淋巴结没有转移或仅有微小转移,无远处转移的患者。早期乳腺癌接受保留乳房手术率相
早期复极综合征又称“提早复极综合征”,是心电复极异常的一种,为生理性心电图变异,多数情况下早期复极综合征为良性临床过程,但由于其心电图改变的机制与病理性Brugadar综合征、特发性心室颤动及急性心肌缺血有相似之处,故对其良性的一面有新的认识。同时其临床表现呈非特异性改变,极易误诊为其他器质心脏疾病,故其鉴别诊断至关重要。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指在孕36周以下、低出生体重、长时间吸氧的早产儿,其未血管化的视网膜发生纤维血管瘤增生、收缩,并进一步引起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和失明。以往曾称为Terry综合征或晶状体后纤维增生症,但后者仅反映了该病的晚期表现。孕期更短或更低出生体重者,发生率可达60%~80%。
早产儿贫血是指早产儿生后一年内发生的贫血。这与胎儿期各种生理功能发育尚不完善有关。早产儿骨髓造血功能薄弱。由于早产,婴儿过早地停止了胎内的骨髓外造血,因而不能适应生后机体快速生长发育。另外,胎龄8个月以前由母体获得的铁较少,8个月以后才开始获得较多的铁,早产使婴儿铁储存减少。本病分为早期及晚期贫血,一般发生于3~4个月以后者,主要由于铁缺乏所致。
胎龄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称为早产儿或未成熟儿。其出生体重大部分在2500g以下,头围在33cm以下。其器官功能和适应能力较足月儿为差者,应给予早产儿特殊护理。凡因胎盘功能不足等因素而出生体重减轻到该胎龄正常体重第10百分位以下或较平均数低两个标准差以下者称为小于胎龄儿(小样儿,成熟不良儿)。亦把出生体重2500g以下的统称为低体重儿,把出生体重低于1500g者称为极低体重儿,其中都包括早产儿和小于胎龄者。
早产是指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间分娩者。此时娩出的新生儿称早产儿,体重1000~2499g。国内早产占分娩总数的5%~15%。约15%的早产儿死于新生儿期。近年来由于早产儿治疗和监护手段的进步,其生存率明显提高,伤残率下降。国外学者建议将早产定义时间上限提前到妊娠20周。
脏寒是指婴儿百日内,出现手足逆冷、唇面微青、额上汗出、不思乳食、腹痛肠鸣、泄泻清水、夜啼等症状。脏寒亦见于《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安时,此为脏寒”。
结扎是指使用一定的手段(如使用羊肠线)将人体或生物体的某些管道(如血管、输精管、输卵管等)扎住或起到同样的效果。“结扎术”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小手术。有时候,“结扎”被用于特指输精管结扎术,这些手术多是永久的不可逆的避孕手术。
甲型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群中传播。与以往或目前的季节性流感病毒不同,该病毒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人群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普遍易感,并可以人传染人,人感染甲流后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2009年开始,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流行。2010年8月,世卫组织宣布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期已经结束。
跗骨与周围关节结核较为少见,患者多见于15岁左右儿童和青壮年。临床上跗骨局部周围及跗骨间结核的发病率并不比踝关节结核少见,其中以跟舟关节及相邻诸骨的发病较多,包括距骨、骰骨及楔骨。髁关节周围肌肉少,脓肿可早期发现,易破溃形成窦道。青春期前,足部结核通常单发,青春期之后,可有肺或其他器官同时受累。
Zieve综合征又称为酒精性高脂血症综合征、黄疸-过性高脂血症-溶血性贫血综合征、酒精中毒高脂血症溶血综合征。于1958年由Zieve首先报告,1968年Balcerzak命名为Zieve综合征,系指慢性酒精中毒患者出现黄疸、高脂血症和溶血性贫血三联症的一组疾病。
晕痣是指围绕色素痣的局限性色素减退,此后痣本身也可退色而皮损继续发展,又称离心性后天性白斑。临床表现为皮损好发于躯干部,特别是背部,可单发或多发,以斑点状色痣为中心的圆形、椭圆形色素减退斑,白色晕轮与色素痣可同时发生。
运动障碍疾病(movementdisorders)又称锥体外系疾病(extrapyramidaldiseases)主要表现 随意运动调节功能障碍肌力感觉及小脑功能不受影响。本组疾病源于基底核功能紊乱,通常分为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和肌张力降低-运动过多,两大类前者以运动贫乏为特征,后者主要表现异常不自主运动。
运动员胸背与腰背痛是青壮年以上人群中的常见疾患,尤其是在工业高度发展的国家其发生率可高达20%以上。大多由于偶尔遭受强度较大的损伤所致,重复性的微小损伤亦可引起本病。
运动诱发哮喘(exercise-inducedasthma,EIA)是指气道反应性增高者在剧烈运动后发生的急性气道狭窄和气道阻力增高。运动性哮喘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据统计,50%~90%已确诊的哮喘病人可出现运动性哮喘;40%尚未确诊的过敏性鼻炎患者可出现运动性哮喘。
云母状和角化性假上皮瘤性龟头炎为轻度暂时性糜烂性包皮龟头炎,可伴有或不伴有尿道炎。开始龟头部起丘疹和红斑,范围逐渐扩大,境界一般清楚,红斑上见针头大至粟粒大的小水疱。以后水疱扩大,互相融合,并形成轻度糜烂面。在分泌物中可找到滴虫。
月状骨软骨病,又称月骨无菌性坏死。好发于20~30岁之间,很少有15岁以下发病者。男性多于女性,右腕较左腕多见。
得了月家痨的病人,在初期,病人感觉心慌、心烦,月经不调(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减少)食欲不振,炎症(附件炎,盆腔炎)反复发作,小腹时有疼痛,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痛,疼痛的部位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向上腹移动的趋势;或者经常感觉肚子里有硬快,或者感觉肚子里胀气。 在中----后期的病人,有一部分特别想吃鸡蛋、鱼、黄鳝、猪肝等有点腥味的食物。有一类病人身体时有浮肿,包括脸部,特别是四肢。有一类病人不发肿,但特别贫血,四肢特别瘦,水分和血色越来越差,到后来就成皮包骨头了。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