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肌麻痹性偏头痛是一种以反复发作以眼外肌麻痹和偏头痛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眼肌麻痹性偏头痛(OM)原发于眼部,且与神经系统有关。又称眼肌瘫痪性偏头痛。本病的发病年龄以青少年居多。发病性别无明显差异。发作次数为2~20次不等,以2~4次者居多;发作间隔时间不一,可为数天或数年,一般复发率越高其间隔时间也越短,症状可持续数小时至10周不止。
弓形体病(toxoplasmosis)为世界性分布的人畜共患寄生性原虫病,其病原体为刚地弓形体(toxoplasma gondii)。原虫为细胞内寄生,猫科动物为其终末宿主,人和其他哺乳动物为中间宿主。通过人胎盘使胎儿感染而引起先天弓形体病,也可通过消化道、破损的皮肤黏膜以及输血或器官移植感染而引起后天获得性弓形体病。先天弓形体病是人类先天感染中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病死率较高,主要表现为畸形儿、生长发育低下、眼脑病等。获得性弓形虫病病情较轻,病死率较低,但临床表现复杂且常不典型,主要累及淋巴结、中枢神经和心
眼弓蛔虫病是由犬弓蛔虫或猫弓蛔虫的幼虫侵犯眼内组织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幼虫可在周围组织内保持为安静的胞囊状态而无症状,但在其移行时则发生急性内脏蚴虫移行症(VLM)在眼内单个幼虫即可引起视力丧失。幼虫可直接经过脉络膜睫状体或中心视网膜动脉入眼,在入眼前幼虫可为胞囊位于周围组织。
眼底血管样条纹是指一种Bruch膜的疾病,由脉络膜的Bruch膜的中胚叶成分即弹力层的变性所致。本病合并皮肤弹力纤维损害等周身病变者称为Grenoblad-Strandberg综合征。病变累及黄斑时,视力呈永久性的下降。血管样条纹往往伴随身体其他部位弹力组织的变性,包括动脉内弹力层的变性。
眼丹是指胞睑红肿如涂丹,焮痛严重,后期则化脓溃破,且常伴显著的全身反应,如恶寒、发热、头痛的一种眼病,内外合邪上攻胞睑所致。又名眼痈、覆杯。可见于现代医学之眼睑蜂窝组织炎、眼睑丹毒。
眼部猪囊尾蚴病是猪囊尾蚴寄生于眼部引起的一种疾病。如寄生于眼睑,则可扪及一无痛性不红肿的包块。寄生于结膜时,结膜充血水肿且有异物感。猪囊尾蚴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其惟一传染源是由链状带绦虫病患者引起。病人粪便中排出的虫卵对本人及其周围人群均有传染性,它在小肠内寄生的时间越长,发生囊尾蚴病的危险性就越大。人体猪囊尾蚴病,可以由自体感染而来,也可以由他体感染而来。自体感染包括自体内感染和自体外感染2种途径。自体内感染是由于绦虫病患者肠道逆蠕动的关系,将其虫卵及节片由肠反流入胃中而引起自身感染。自体外感染是由于
眼部肿瘤,是恶性肿瘤之一,临床分内眼肿瘤和外眼肿瘤。内眼肿瘤表现为瞳孔内有黄色白色反光(俗称猫眼),视力消失,眼压升高,前房出血等。外眼肿瘤,早期表现为局部硬结,晚期可侵犯全部眼睑,眼眶及副鼻窦,形成严重局部组织缺损。在婴幼儿眼病中,是性质最严重、危害性最大的一种恶性肿瘤,发生于视网膜核层,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多发生于5岁以下,可单眼、双眼先后或同时罹患,本病易发生颅内及远处转移,常危及患儿生命,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NF-1)亦属斑痣性错构瘤病之一。1882年Von Recklinghausen首先报告本病的临床和病理改变,所以又名Recklinghausen病、von Recklinghausen病。是遗传性疾患,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外显率不规则遗传特性的表现为多变性,突变率高鶒。发病率约为新生儿的1/3000,发病年龄可在出生时儿童后期或成人。本病原发生于神经外胚叶组织细胞的生长发育障碍,其特征是周围神经纤维增殖而形成肿瘤样结节侵入皮肤内脏、神经系统并伴有皮肤色素
眼部毛细血管瘤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又名婴儿型血管瘤,严重时病变累及整个眼睑,造成眼睑肿胀,上睑下垂,遮盖瞳孔,影响视觉发育,发生弱视、斜视。如果眼睑肿瘤较小、发展较慢或静止、不影响视力或外观,可观察;如果肿瘤较大,或者肿瘤不能自行消退者,根据具体病情,应给予治疗。
眼睑带状疱疹典型的病变多在三叉神经第一支——眼神经各分支(额神经、泪腺神经及鼻睫状神经)或第三主支各分支(比较少见)的皮肤分布区域,发生群集性水疱样皮疹。但不跨越睑及鼻部的中央界线,而仅局限于一侧。眼睑带状疱疹是一种较严重的眼睑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多见于中、老年患者。治愈后极少复发,为终身免疫。
颜面复发性皮炎(faicial recurrent dermatitis)是一种多见于女性颜面部的轻度红斑鳞屑性皮炎,在春秋季容易反复发生。亦有称为复发性潮红脱屑性面部红皮症、面颈部糠疹皮炎。男性亦可发生。
面部皮肤是人体毛囊及皮脂腺、汗腺最丰富的部位之一,又是人体暴露部分,皮肤损伤、糜烂等均可有利于细菌侵入及繁殖,因此而引起的单个毛囊及其毛囊周围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称疖,其病变局限于皮肤浅层组织。多数相邻近的毛囊、毛囊周围组织及皮下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称痈,造成较大范围的炎性浸润或组织坏死。
盐敏感性高血压可定义为相对高盐摄入所引起的血压升高。盐的摄入量多少是高血压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但在人群内个体之间对盐负荷或减少盐的摄入呈现不同的血压反应,存在盐敏感性问题。
炎症性腹主动脉瘤的概念于1972年首先被人提出。其特征是伴有动脉瘤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和明显纤维化。常与十二指肠、输尿管、左肾静脉、下腔静脉等紧密粘连。
炎症性肠道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Crohn病两种类型,两种疾病均可引起或合并葡萄膜炎、关节炎等疾病。病因不明,推测与多种因素有关,可能包括感染、自身免疫、精神因素和毒性因素。
炎症相关性青光眼,属于继发性青光眼,往往同时合并闭角与开角两种因素。炎症相关的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机制,可因小梁网水肿、角膜内皮细胞功能减退、葡萄膜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及炎性细胞阻塞小梁网,还前列腺素介导所致,炎症破坏血-房水屏障产生浆液样房水引起房水引流受阻。
炎症后黑变病(postinflammatorymelanosis)是继皮肤急性或慢性炎症过程之后出现的皮肤色素沉着。
炎症后弹力纤维松解伴皮肤松弛(postinflammatory elastolysis and cutis laxa)是一种罕见的慢性皮肤病。
炎性乳腺癌是一种罕见的特殊类型乳腺癌,肿瘤特点酷似急性炎症改变,乳腺弥漫性增大,乳腺皮肤红、肿、热、痛,易误诊为急性乳腺炎。约50%的炎性乳腺癌摸不到肿块,经病理诊断为乳腺癌。多数患者在诊断时就发现腋窝和/或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炎性乳腺癌发病率约占全部乳腺癌的2.0%,发病的平均年龄为52岁,病程进展快、预后差,转移发生率高达30%~40%,5年生存率仅为25%~48%。
炎性肠病性关节炎相关巩膜炎是Crohn病(CD)和溃疡性结肠病(UC)的统称,是特发性慢性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类有别于病因明确的炎症性肠病可伴有周围关节炎和脊柱病变CD是一种慢性、局灶性、不对称和胃肠道穿壁性肉芽肿性炎症,可发生于消化道的任何部分,最常受累的部位是回肠末端和盲肠。UC是发生于结肠的弥漫性、连续性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的慢性浅表性炎症,以直肠和乙状结肠多见。
体内岩藻糖苷酶基因缺陷使得溶酶体中降解糖蛋白和糖脂中岩藻糖苷键的酶缺失,生物分子不能顺利完成降解而导致的疾病。可表现为生长停滞、心理障碍等严重症状。
解剖学上认为岩骨斜坡区是指由蝶骨、颞骨和枕骨所围成的区域,这些骨构成了颅底的中、后颅窝。发生于此区的脑膜瘤,不同的作者又将其细分为海绵窦脑膜瘤、中颅窝脑膜瘤、脑桥小脑角脑膜瘤、岩骨尖脑膜瘤、斜坡脑膜瘤、枕大孔区脑膜瘤等。而位于后颅窝上2/3斜坡和内听道以内岩骨嵴的肿瘤,由于其位置深在,常累积多条脑神经及血管结构,手术难度大,近年来愈引起更多学者的重视。因此,有学者根据肿瘤的发生部位、生长方向、临床表现和手术入路的不同,将该区肿瘤分成三型: 1.斜坡型 由岩骨斜坡裂硬膜内集居的蛛网膜细胞群长出
言语障碍是指对口语、文字或手势的应用或理解的各种异常。本病在这里指由局限性脑或周围神经病变所致的言语障碍,包括构音困难和失语。
语言(language)是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符号系统,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社会现象。言语(speech)是指人们说的话,也就是个体发出的声音(sounds),它是语言的个体部分,属心理物理现象。
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SCID)、Swiss型无丙球蛋白血症、胸腺淋巴组织发育不良和网状组织发育不全是一种重型免疫缺陷病。其特点是先天性和遗传性B细胞性T细胞系统异常。本组疾病呈常染色体隐性或-连锁遗传。50%SCID有阳性家族史。伴发网状组织发育不全的SCID系由原始造血干细胞缺陷引起;Swiss型无丙球蛋白血症是淋巴干细胞缺陷引起;部分SCID则由T细胞分化不良与B细胞成熟障碍所致。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