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指新生儿由不同病因使肾功能在短时间内受到损害,新生儿呈现血容量低下休克、缺氧、低体温等多种病理状态,是新生儿危重临床综合征之一,主要表现是少尿或无尿。实验室检查:①少尿或无尿持续24小时以上;②BUN14.28mmol/L;③血清肌酐88.4μmol/L。高危新生儿应注意出入液量,动态观察肾功能。警惕多尿性肾衰。BUN、Cr指标相对滞后,有条件可选用新敏感指标。治疗去除病因,改善肾灌注,保持水及电解质平衡,纠正低氧血症、休克、低体温及防治感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即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严重传染病,主要使体内CD4淋巴细胞受损,导致全身免疫功能缺陷,继发各种机会感染和肿瘤而致死。
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新生儿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neonatal jaundice),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是新生儿中最常见的临床问题。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黄疸是指单纯因胆红素代谢特点引起的暂时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超过5mg/dl或每小时0.5mg/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为一种获得性疾病,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肠黏膜损害,使之缺血、缺氧,导致小肠、结肠发生弥漫性或局部坏死的一种疾病。主要在早产儿或患病的新生儿中发生,以腹胀,便血为主要症状,其特征为肠黏膜甚至为肠深层的坏死,最常发生在回肠远端和结肠近端,小肠很少受累。腹部X线平片部分肠壁囊样积气为特点,本症是新生儿消化系统极为严重的疾病。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是指出生后4周内化脓菌引起的脑膜炎症,是常见的危及新生儿生命的疾病,本病常为败血症的一部分或继发于败血症,一般新生儿败血症中25%会并发化脓性脑膜炎。其发生率约占活产儿的0.2‰~1‰,早产儿可高达3‰。其临床症状常不典型(尤其早产儿),颅内压增高征出现较晚,又常缺乏脑膜刺激征,故早期诊断困难,故疑有化脓性脑膜炎时应及早检查脑脊液,早期诊断,及时彻底治疗,减少死亡率和后遗症。
新生儿呼吸暂停是指早产儿呼吸停止超过20秒,足月小儿呼吸停止超过15秒,或呼吸停止不超过15~20秒,但伴有心跳减慢、皮肤青紫或苍白、肌肉张力减低。如果呼吸停止5~10秒以后又出现呼吸,不伴有心跳减慢、皮肤青紫或苍白等表现称为周期性呼吸。周期性呼吸是良性的,因呼吸停止时间短,故不影响气体交换。而呼吸暂停是一种严重现象,可引起脑损害。呼吸暂停多见于早产儿,其发病率可高达50%~60%,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又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指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等症状,主要是由于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所引起,导致肺泡进行性萎陷,患儿于生后4~12小时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呻吟、发绀、吸气三凹征,严重者发生呼吸衰竭。发病率与胎龄有关,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体重越轻病死率越高。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高黏滞度综合征是新生儿期常见的问题,其确切的病因、病理生理、治疗及预后仍有争议。红细胞增多症和高黏度综合征是不同的概念,但常相伴存在。大部分学者认为静脉血的红细胞比容(Hct)≥0.65(65%),血黏度>18cps(厘泊)(切变率11.5sec)可诊断为红细胞增多症-高黏滞度综合征,其发病率为1.5%~5%。
目前国内多以静脉血糖>7.0mmol/L作为高血糖症的诊断标准,由于新生儿肾糖阈值低,当血糖>6.7mmol/L时常出现糖尿。
肛门和直肠畸形在新生儿期发病率为0.75‰,占消化道畸形的首位。男孩稍多见,有一定的家族关系。常以低位肠梗阻而就诊,严重影响患儿生命。本症是正常胚胎发育期发生障碍的结果,胚胎发育障碍发生的时间越早,肛门直肠畸形的位置越高。因类型较多,临床表现不一,出现症状时间也不同,大多数患儿无肛门,仔细检查会阴部,即可发现。主要表现为低位肠梗阻的症状。
是指新生儿期以肝内阻塞性黄疸、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为特征的一种症候群。由于病因较多,对每一病例的确切原因难以确定,故常称为新生儿肝炎综合征。
新生儿肝炎(neonatalhepatitissyndrome)包括乙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柯萨奇病毒和风疹病毒等所引起的肝炎,亦可由ECHO病毒、EB病毒、弓形虫、李司忒氏菌或各种细菌所致。这些病原体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亦可在产程中或产后感染。少数病例与先天性代谢缺陷有关。
新生儿肝脾肿大,是指临床上新生儿肝脏和脾脏增大。即肝脾大小超出正常范围,正常新生儿肝脏的上界一般在右锁骨中线第4肋间,下界一般在右肋缘下1~2cm,剑突下更易触及,约2cm。脾脏在左锁骨中线肋缘下不能触及或不超过1cm,质地柔软,位置表浅。在新生儿期,肝脾肿大是较常见的临床症状,常为全身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应尽快查找病因。
新生儿肺炎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和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前者又可分为羊水吸入肺炎、胎粪吸入性肺炎、乳汁吸入性肺炎。1.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新生儿由于吸入羊水、胎粪或乳汁后引起肺部化学性炎症反应/继发感染统称新生儿吸入肺炎。临床除有气道阻塞、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外,胸片表现为持续时间较长的肺部炎症改变。吸入物的性质、量以及吸入深度不同,临床表现也各异。(1)羊水吸入肺炎 指胎儿在宫内或分娩过程中吸入较大量羊水。一般指羊水未被污染,临床轻重与羊水吸入量多少有关。(2)胎粪吸入性肺炎 是宫内或产
新生儿肺气漏是由于各种原因使得肺泡中的气体漏入胸腔。空气漏出的类型取决于气体从正常肺部漏出的部位,包括肺间质气肿、纵隔气肿、气胸和皮下气肿。临床上显著的肺气漏常易发生在有肺部实质性病变时。主要由于肺顺应性差,需要较高的压力扩张肺泡如用呼吸机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或因为气道阻力增强如胎粪吸入综合征中胎粪部分阻塞支气管的患儿。
新生儿肺不张应指出生后肺从未充盈过气体,而已经充气的肺组织失去原有的气体应称作肺萎陷。但由于多年来沿用习惯,广义肺不张可包括先天性肺不张及后天性肺萎陷。
正常新生儿肛温在36.2℃~37.8℃之间,腋下温度在36℃~37℃之间;新生儿肛温超过37.8℃,腋温超过37℃,即为发热。常由环境因素、感染引起。
新生儿低血糖症与高血糖症:糖代谢紊乱在新生儿期极常见。由于采集血标本和检测血液中葡萄糖方法的差异,新生儿低血糖症的定义较混乱,大多数学者认定的低血糖指标为:足月儿出生3天内全血血糖<1.67mmol/L(30mg/dl),3天后<2.2mmol/L(40mg/dl);低体重儿出生3天内<1.1mmol/L(20mg/dl),I周后<2.2mmol/L(40mg/dl);目前有趋势将全血血糖<2.2mmol>7.0mmol/L(125mg/dl),或血浆糖>8.12
新生儿低血糖症是指无论胎龄和日龄,静脉血糖低于2.2mmol/L即可诊断,而低于2.6mmol/L为临床需要处理的界限值。
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钠缺乏或水潴留导致新生儿血钠低于130mmol/L时,出现的临床综合征为新生儿低钠血症。
正常新生儿血清镁为0.6~1.1mmol/L(1.2~2.8mg/dl),离子镁为0.40~0.56mmol/L(0.97~1.36mg/dl),血清镁<0.66mmol/L(1.6mg/dl)为低镁血症。当血镁低下时,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临床上可以出现类似低钙性惊厥。主要见于3个月以下单纯牛奶喂养的婴儿,尤其是新生儿。
新生儿出生后来自母亲的钙来源突然终止,血钙水平开始下降。血液中总钙的正常浓度是2.5mmol/L(10mg/dl),当血总钙量低于1.75~2mmol/L(7.0~8.0mg/dl)或游离钙低于0.9mmol/L(3.5mg/dl)时称低钙血症,是新生儿时期惊厥的重要原因之一。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是指出生一周内的新生儿由于胆红素毒性作用所致的急性脑损伤。由于胆红素的毒性作用导致的慢性和永久性的脑损伤称之为核黄疸。
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多见于早产儿,也可以发生在足月儿。病变常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单纯疱疹病毒为双股DNA病毒,可分为两型,Ⅰ型主要引起唇、口周、齿龈及咽部皮肤黏膜疱疹;Ⅱ型引起生殖器疱疹。新生HSV感染多由Ⅱ型,偶由Ⅰ型所致。HSV具有能长期潜伏、反复发作及嗜神经组织的特点。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是指出生后肺血管阻力持续性增高,肺动脉压超过体循环动脉压,使从胎儿型循环过渡至正常“成人”型循环发生障碍,而引起的心房及(或)动脉导管水平血液的右向左分流,临床出现严重和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等症状。本病多见于足月儿或过期产儿。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由多种因素所致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凶险,死亡率较高。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