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蟥即水蛭的俗称,亦即蚂蝗,属蠕形环节虫类,种类多。蚂蟥体软,在水中迅速游动,遇人咬伤皮肤并嗜吸血液,蚂蟥在吸血时并分泌毒素,导致人体出现不同程度的失血及过敏性反应。
阴道鳞状上皮癌的病因不明,阴道癌在中国发病率并不是很高,较为少见,但是其他原发癌瘤可能蔓延或转移至阴道。阴道癌早期症状可能仅仅包括阴道出血或阴道分泌物增加,性交困难则是阴道肿瘤晚期的一个典型症状。
阴道良性肿瘤主要来源于阴道壁的结缔组织所含的弹性纤维。这种肿瘤很少见,常常是单个生长,质硬,有蒂,基底部活动,有不明显的包膜,多发生在阴道壁上。肿瘤小者无明显症状,增大时可出现阴道下坠感或性感不快。
阴道粒细胞肉瘤可见于复发的急性髓样白血病,并可和乳腺粒细胞肉瘤同时出现,也有因诊为阴道粒细胞肉瘤而予骨髓活检发现急性髓样白血病的报道。在诊断时外周血和骨髓活检均正常,有的分别在1周、7月后发展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主要表现为阴道出血或绝经后点滴出血,阴道排液,可有下腹疼痛。
阴道痉挛是指性交时阴道和盆底肌肉系统不自主的剧烈而持续的收缩,使勃起的阴茎无法插入,或虽能插入,但在性交时或性交后,阴道口或深部产生疼痛及不舒适。引起阴道痉挛的原因与心理因素有关。多数患者对性知识的缺乏,对性交的极端恐惧与焦虑而产生,遭受过性暴力或外阴和阴道有创伤史的女性也易产生。夫妻感情不合,对配偶的不满也有影响。
阴道横纹肌肉瘤(RMS)为高度恶性肿瘤。好发部位与年龄有关,婴幼儿多见于阴道。患者出现不规则阴道排液或流血,伴有浆液性、黏液性白带,有时为血性。可出现从阴道内伸出的息肉样肿物,多为透亮水肿的葡萄状或息肉状组织块。
阴道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肿瘤,阴道黑色素瘤被认为是来自于阴道黏膜的黑色素细胞,黑色素细胞是由胚胎的神经嵴细胞演变而来,3%成年妇女的阴道黏膜可以发现黑色素细胞。其生长快、容易血行扩散,早期远处转移。
阴道的恶性肿瘤多为继发性,可自子宫颈癌直接蔓延,或来自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及绒毛膜癌,另外膀胱、尿道或直肠癌也可转移至阴道。原发性阴道恶性肿瘤很罕见,约占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的1%。主要是鳞癌,腺癌,其他如肉瘤及恶性黑色素瘤更为罕见。阴道的继发性癌较多见,在诊断原发性肿瘤前应考虑及排除继发性阴道癌的可能性。
恶性苗勒管混合瘤在文献中名称较多,颇为混淆,按国际肿瘤学分类包括癌肉瘤、腺肉瘤、恶性中胚叶混合瘤和恶性混合性间叶肉瘤。1930年Tracy等报道首例阴道恶性苗勒管混合瘤至今共见15例,其中包括腺肉瘤4例(Neesham,1998。Judson,2000。Anderson,2001)。有2例腺肉瘤继发于阴道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均在诊断阴道子宫内膜异位4年后发展为腺肉瘤。15例患者中有5例有盆腔放疗史,两者分别间隔4~26年。
阴道壁息肉(阴道顶端肉芽组织)通常指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顶缝合处肉芽组织性息肉,实质上是伤口修复过程中的产物。肉芽组织作为新的基质,在伤口出现后4天形成。
阴道后壁脱垂主要是由于耻骨尾骨肌纤维断裂所致,包括直肠膨出及肠膨出。
阴道白斑的病程长短不一,部分病例病损扩散迅速而广泛,也有病损保持数年不变者。女阴白斑患者常伴瘙痒,甚至严重瘙痒,苔藓硬化呈进行性。可发生疼痛,尤其是出现裂口时。
原发性阴道恶性肿瘤很罕见,约占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的1%。主要是鳞癌、腺癌,其他如肉瘤及恶性黑色素瘤更为罕见,因阴道的继发性癌较多见,在诊断原发性肿瘤前应考虑及排除继发性阴道癌的可能性。
阴道经常有气排出,状如放屁,自己无法控制,严重时簌簌有声,连续不断,这就是中医所说的“阴吹”。祖国医学所说的阴吹之疾,多指阴道壁和盆底组织松弛及一些神经官能症。常发生于身体虚弱,精神抑郁,气机不畅的经产妇。产后阴吹人群比较多,西医认为这是由于自然产甚至人流均会引起弹性纤维断裂,萎缩,使得肌肉松弛,以至于在摩擦的过程中产生大量气体。
阴部神经来自阴部神经丛,神经纤维由骶2、3、4神经前支组成,内含许多副交感神经纤维。其与阴部内动脉伴行,自梨状肌下缘离开骨盆,再绕过坐骨棘后方经坐骨小孔重返盆腔,并于肛提肌下方沿坐骨肛门窝的外侧壁穿过阴部管达会阴部。其在坐骨直肠窝内发出以下分支:会阴神经(浅支、深支)、直肠下神经、阴茎(阴蒂)背神经。临床少见,患者神经分布区可出现感觉迟钝、刺痛、瘙痒等症状。
阴部鲍恩样丘疹病是一种发生于年轻人外生殖器的多发性扁平丘疹,组织病理为低度恶性鳞状上皮原位癌的病变。鲍恩样丘疹病常与HPV(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同时存在,目前已归为性传播性疾病。
肾病而肩背头项痛,多见于肾阳不足,肾中之寒气上逆所致。
癔症(分离转换性障碍)是由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癔病的主要表现有分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两种。癔症的症状是功能性的,因此心理治疗占有重要的地位。该病预后一般较好,60%-80%的患者可在一年内自行缓解。
癔球症是主观上有某种说不清楚的东西或团块,在咽底部环状软骨水平处,引起胀满、受压或阻塞等不适感。此部的运动功能异常也被称为环咽部运动障碍。普通人群中的一半间歇性地有此感觉,但以绝经期女性多见。患者在发病中多有精神因素,性格上有强迫观念。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医称“胬肉攀睛”,俗称“鱼肉”。一般认为它是受外界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病变,单眼或双眼受犯,因其形状酷似昆虫的翅膀故名。为睑裂部球结膜与角膜上一种赘生组织,侵犯角膜后日渐增大,甚至可覆盖至瞳孔区而严重影响视力。是睑裂部球结膜及结膜下组织发生变性、肥厚、增生,向角膜内发展,呈三角形。多见于户外劳动者,以渔民、农民发病最多,可能与风尘、日光、烟雾等长期的慢性刺激有关。
翼下颌间隙感染是指翼下颌间隙的急性化脓性感染,主要临床表现是张口受限、咀嚼吞咽疼痛。感染可顺着这些组织向上扩散至颞间隙和颞下间隙,向前扩散颊间隙,向前下扩散至下颌下和舌下间隙,向内可扩散咽旁间隙。
缢死(yìsǐ):俗称吊死。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的体重,使环绕颈项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压迫颈项部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死。缢死,属于绞刑的一种,人类历史各个时期统治者或权势者都用它来剥夺严重反抗、违法者的生命,显示威权。比起活埋、活剥、火焚、车裂、肢解等残酷折磨犯人身心的行刑方式来说,绞刑能很快致人死命,不会出现呻吟哭叫、皮开肉烂等恐怖、血腥场面,并保留完整尸体。因而,绞刑是绝大多数古代文明 民族常用极刑之一。由于绞刑操作方便,且经济易行,现在世界上仍有80多个国家将其定为合法死刑。
溢饮是因饮食不节,或情志失调,年高体弱,阳气素虚,致使脾失健运,肾失开合,气机阻滞,水湿内停。以头面、下肢或全身浮肿,畏冷,乏力等为主要表现的水中累积病。
溢泪症是指因泪道发生功能障碍,导致泪液外溢。人的眼泪来自于泪腺,泪腺由细管状腺和导管组成,它是分泌泪液的器官。眼泪产生后,通过泪道排出。泪小点异常或泪道异常如泪小点外翻、狭窄、闭塞或无泪小点时,泪液不能流入泪道,发育异常(先天性闭锁)、外伤、异物、炎症、肿瘤、瘢痕收缩或鼻腔疾患等使泪道狭窄或阻塞,均能发生溢泪。
疫黄是感受湿热疫毒引起的急性热病。多发于夏秋季节,也可散发于一年四季。发病急骤,病程短促,以发热,面目皮肤黄染,神昏,出血等证候表现为主要特点。西医的重症肝炎、黄疸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等,可参考本病辨证治疗。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