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肺炎是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伴肺炎,过去称为“原发性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中,肺炎支原体最为常见。可引起流行,约占各种肺炎的10%,严重的支原体肺炎也可导致死亡。
支气管中心性肉芽肿病是一种免疫性疾病,其患者可分为伴有哮喘者和不伴有哮喘者。病理表现的突出特征为富含嗜酸性粒细胞的非干酪性肉芽肿。早期细支气管黏膜被组织细胞代替,随后非干酪性、坏死性肉芽肿分布于细支气管内,并将其破坏。在哮喘组,病灶中可见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非哮喘组病灶中多为浆细胞。特殊染色发现肉芽肿内有真菌菌丝。邻近肉芽肿的肺动脉和静脉有血管炎的表现,但与WG不同,无血管中心破坏。支气管可见扩张,腔内有坚韧的灰褐色分层物质,镜下可见黏液、坏死上皮、炎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Charcot-Ley-den结
支气管源性囊肿是指先天性的呼吸系统发育异常所引起的一种囊性肿物,又称支气管囊肿。按发病部位分为肺内型、纵隔型和异位型,异位型罕见,可发生于颈部、脑部、硬脊膜、腹腔等。囊肿较小时,可无任何临床表现;当囊肿增大或合并感染时,可对周围组织产生压迫症状或出现感染症状。
支气管扩张症是由于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慢性化脓性炎症和纤维化,使支气管壁的肌肉和弹性组织破坏,导致支气管变形及持久扩张。典型的症状有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主要致病因素为支气管感染、阻塞和牵拉,部分有先天遗传因素。患者多有麻疹、百日咳或支气管肺炎等病史。
支气管肺炎又称小叶肺炎,是小儿的一种主要常见病,尤多见于婴幼儿,也是婴儿时期主要死亡原因。肺炎多发生于冬春寒冷季节及气候骤变时,但夏季并不例外。甚至有些华南地区反而在夏天发病较多,患病后免疫力不持久,容易再受感染。支气管肺炎由细菌或病毒引起。
支气管肺隔离症系肺先天发育异常,隔离肺组织与正常肺组织有胸膜将其分离,并接受体循环动脉血液供应,包括叶内型和叶外型两种。多发生于胚胎发育早期,可能伴有其他类型先天性畸形,如支气管食管憩室、膈疝和骨骼异常等。
各种明确或可能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影响结构或功能所致本征,如染色体异常、局灶性或弥漫性脑部疾病,以及某些系统性疾病。近年来神经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特别是神经外科手术的开展,已可查出症状性癫痫及癫痫综合征病人的神经生化改变。
症瘕,病证名。《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病疟,以月一日发,当以十五日愈;设不差,当月尽解;如其不差,当云何?师曰:此结为症瘕,名曰疟母。”《诸病源候论.症瘕病诸候》:“其病不动者,直名为症。若虽病有结症而可推移者,名为症瘕。”指腹腔内有包块肿物结聚的疾病。后世一般以坚硬不移,痛有定处的为症;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的为瘕。《圣济总录.积聚门》:“牢固推之不移者症也。”又:“浮流腹内,按抑有形,谓之瘕。”《圣济总录》还认为症瘕与积聚属同类疾病:“症瘕结癖者,积聚之异名也。证状不一,原其根本,大略相类。”《医学
正中神经由颈5~8与胸1神经根的纤维构成。从臂丛神经外侧索分出的外侧根,和从内侧索分出的内侧根,两者共同组成正中神经,正中神经支配前臂屈侧的大部分肌肉,以及手内桡侧半的大部分肌肉和手掌桡侧皮肤感觉。正中神经损伤较多见。少数病例与尺神经同时受伤。
目前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是指具有与其他青光眼相似的视盘损害,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及相应的视野损害,未用任何降眼压药物的情况下,24小时眼压均不超过21mmHg,房角结构正常并完全开放,且无其他可能引起上述病变的眼部及全身疾患的青光眼。
正常颅压脑积水是一种脑室虽扩大,而脑脊液压力正常的交通性脑积水综合征。主要症状是步态不稳、记忆力障碍和尿失禁。多数患者症状呈进行性逐渐发展,有些在病情出现后,其病程为数月或几年。患者没有明显头痛,但有行为改变、癫痫或帕金森症。近期记忆丧失是最明显的特点,患者常表现呆滞,自发性或主动性活动下降,谈话、阅读、写作、爱好和创造性减弱,对家庭不关心、淡漠或冷淡、孤僻、工作效率差。
怔忡,为病名,首见于《济生方·惊悸怔忡健忘门》中“惊者,心卒动而不宁也;悸者,心跳动而怕惊也;怔忡者,心中躁动不安,惕惕然后人将捕之也”,是心悸的一种,是指多因久病体虚、心脏受损导致气血、阴阳亏虚,或邪毒、痰饮、瘀血阻滞心脉,日久导致心失濡养,心脉不畅,从而引起的心中剔剔不安,不能自控的一种病证,常和惊悸合并称为心悸。
镇痛剂肾病是由于长期滥用镇痛药物,其累积量超过1~2kg时引起的慢性小管间质损害和(或)肾乳头坏死,此种疾病被称为镇痛剂肾病或镇痛剂所致慢性小管间质性肾炎。常见引起镇痛剂肾病的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非那西汀、布洛芬、保泰松等,并常为几种镇痛药混合服用。本病好发于40~60岁女性,女性与男性的比例为3:1~6:1。滥用镇痛药的人数与镇痛剂肾病的发病率相关,多年使用镇痛药的人数与肾脏疾病的发病率相关。
证名。身体畏寒而颤抖。因虚寒或热郁所致。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阳明司天之政……民病咳,嗌塞,寒热发暴,振栗癃闭。”张志聪注:“民病嗌塞、振栗诸证,皆悉燥热之气而为病也。”《伤寒广要》卷三:“振近战也,而轻者为战矣。战为正与邪争,争则为鼓栗而战;振但虚而不至争,故止耸动而振也。下后复发汗振寒者,谓其表里俱虚也。亡血家发汗,则寒栗而振者,谓其血气俱虚也。”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 PNH)是一种由于1个或几个造血干细胞经获得性体细胞PIG-A基因(phosphotidyl inositol glycan complementation group A)突变造成的非恶性的克隆性疾病,PIG-A突变造成糖基磷脂酰肌醇(glycosyl phosphatidyl inositol,GPI)合成异常,导致由GPI锚接在细胞膜上的一组膜蛋白丢失,包括CD16、CD55、CD59等,临床上主要表
由心室异位激动引起的心动过速,起始和终止突然,频率150~250次/分,规则,称为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也称为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NSVT的定义:将频率大于100次/分、持续时间小于30秒的连续3个或3个以上心室搏动(2014年欧洲心律学会/美国心律学会/亚太心律学会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若持续30秒以上称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也称为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心率一般为55~110次/min,发作短暂,预后较好,极少发展为心室颤动,是一种良性心律失常。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多见
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 别名:阵发性寒冷性血红蛋白尿,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症。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paroxysmal cold hemoglobinuria ,PCH)是全身或局部受寒后突然发生的以血红蛋白尿为特征的一种罕见疾病。
枕叶肿瘤(tumors of occipital lobe)是指位于枕叶的脑肿瘤,可分为原发性枕叶肿瘤(如胶质瘤)和继发性枕叶肿瘤(如枕叶转移瘤)。此外,有时还包括位于枕部的脑外肿瘤(如脑膜瘤)对枕叶造成压迫而引起相应症状者。
枕叶癫痫(Occipital lobe epilepsy )临床分为原发性枕叶癫痫和继发性枕叶癫痫两种类型。前者又称为儿童良性枕叶癫痫,多见于4~8岁儿童,无脑器质性损害,有自愈倾向。后者又称为症状性枕叶癫痫,常继发于先天性脑发育异常、脑损伤、脑出血、脑肿瘤、脑寄生虫病等。
这种损伤在临床上十分罕见,1枕颈(寰)关节损伤后几乎没有存活者。因为,其中大多数患者在现场立即死亡,少数患者于数天内死亡,存活者多属幸运者骨折(损伤)类型。治疗主要是轻重量(1~1.5kg)骨牵引,目的是维持其位置,这是重型颈椎损伤。常伴随的神经损伤包括脑损伤、脑干损伤或高位颈髓损伤。上述神经损伤时常伴有意识丧失和自主呼吸消失,需要永久的人工呼吸。常与颅底骨折或上颈椎骨折伴发。常规X线片难以作出诊断,当发现硬膜外与枕下有血肿出现时,应考虑这种损伤的存在。MRI可以证实诊断。
枕骨下硬结性毛囊炎(suboccipital indurative folliculitis)是好发于枕骨下及项中部的慢性硬结性和瘢痕性皮炎。由金黄葡萄球菌等引起,以毛囊周围炎和结缔组织增生为主要病变故又有毛发部乳头状皮炎、枕部乳头状皮炎、瘢痕疙瘩性毛囊炎、瘢痕疙瘩性痤疮或项部须疮之称。
枕骨大孔脑膜瘤是指发生于枕骨大孔四周的脑膜瘤,其中一半发生于枕骨大孔前缘,常造成对延髓的压迫。肿瘤可向下延伸到第二颈椎。
真性小眼球是胎儿发育过程中眼球在胚胎裂闭合以后停止发育,使眼球体积较正常者小,但无其他先天畸形。典型的小眼球具有眼球小、角膜小、前房浅、房角窄、巩膜厚、晶状体大小正常或球形晶状体、黄斑发育不良等临床特征。由于各种组织结构的比例不相称,即所谓晶状体/眼球容积比值偏高,因此眼前节显得很拥挤。晶状体厚度也大于正常,呈现球形晶状体。相对大而前移的晶状体可增加与虹膜的接触,产生瞳孔阻滞导致房角变窄或关闭,引起闭角型青光眼。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是一种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PV起病隐袭,进展缓慢,通常经历以下两个进展阶段:①增殖期或红细胞增多期 常有红细胞增多;②红细胞增多后期 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髓外造血、肝脾肿大、脾亢和骨髓纤维化。出血和血栓是PV的两个主要临床表现,少数患者可进展为急性白血病。
在同一体内既有男性睾丸,又有女性卵巢的畸形。对于两性畸形有不同的定义。另一种名称为外生殖器性别不明,前者包括后者,外生殖器性别不明只是说明新生儿出生时其外生殖器的表现不是完全的男性或女性,两者的含义略有差别。两性畸形分为真两性畸形和假两性畸形。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