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腹膜炎(primary peritonitis)是指腹腔内无感染灶、没有与外界相通的损伤时所发生的腹膜炎。其中,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最为常见,往往在失代偿肝硬化或肾病综合征合并腹水时发生。其他少见类型包括:儿童因咽部或肺部感染出现的腹膜炎、少数结缔组织病及家族性地中海热患者的腹膜炎。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可分良性和恶性两种类型。其中恶性肿瘤为多如脂肪肉瘤、纤维肉瘤、恶性畸胎瘤等,良性肿瘤如神经节细胞瘤等。发病初期无症状,随着肿瘤的增大、压迫或侵及周围脏器及组织时才出现症状,给诊断治疗增添了难度。除淋巴瘤外,应行手术切除。淋巴瘤可选择放疗或化疗,近期疗效较好。
原发性腹膜癌(primary peritoneal carcinoma,PPC)是指原发于腹膜间皮的恶性肿瘤,呈多灶性生长,临床少见。组织学特征与原发于卵巢的分化程度相同的同类型肿瘤相一致,而卵巢正常或仅浅表受累。该病由Swerdlow在1959年以“盆腹膜间皮细胞瘤酷似卵巢乳头状囊腺癌”首次报道,但未引起人们关注。1977年Kannerstein报道15例,首先命名为“原发性腹膜乳头浆液性癌”,明确地将此病与腹膜恶性间皮瘤区分开来。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指肺小动脉原发增生性病变所致的闭塞性肺动脉高压,其病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先天性的肺小动脉病变是其中之一。
癫痫是大脑神经细胞异常放电引起的短暂的发作性大脑功能失调,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癫痫,又称真性癫痫、特发性癫痫、功能性癫痫、隐源性癫痫等,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绝大多数在30岁前发病。除遗传因素外无其他明显病因。发作形式多为全身性发作,如大发作(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小发作(失神发作)和肌阵挛发作等。继发性癫痫,又称症状性癫痫,指由其他疾病导致的癫痫发作,可以找到具体的原发病,癫痫仅是其症状之一,去除原发病,癫痫大多可以根除。
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多位于胆总管的中下段。但随着结石增多、增大和胆总管扩张、结石堆积或上下移动,常累及肝总管。胆总管结石的含义实际上应包括肝总管在内的整个肝外胆管结石。胆总管结石的来源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胆总管结石为原发性胆管结石的组成部分,它可在胆总管中形成,或原发于肝内胆管的结石下降落入胆总管。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是指原发于胆囊内的结石通过胆囊管下降到胆总管。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常与其他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类、干燥综合征、硬皮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等并存,多见于中年妇女,起病隐袭,经过缓慢,食欲与体重多无明显下降,约10%的患者可无任何症状。注意与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变及其他原因肝硬化出现黄疸进行鉴别。本病为原因不明、慢性进行性胆汁淤积性肝病,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
原发性单克隆球蛋白病(primary monoclonal gammopathy)既未定性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monoclonal gammopathy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MGUS)。1961年Waldenstrom首先发现,又称为良性单克隆球蛋白病。单克隆球蛋白病可分为原发性单克隆球蛋白病和继发性单克隆球蛋白血症。原发性单克隆球蛋白病是具有以单克隆浆细胞增殖为特征的一组疾病,指血清中有M蛋白成分,但其重要性在于MGUS有时会进展为单克隆球蛋白疾患如多发性骨髓瘤(
原发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primary monoclonal immunoglobulinopathy)称为“原因不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多症”,同时也被称为“良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benign monoclonal immunoglobulinopathy )或“意义不明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monoclonal immunoglobulinopathy of unknown significance,MIUS)。其特点是患者无恶性浆细胞病或可引起免疫球蛋白增多的疾病,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水平升高有
原发性肠系膜肿瘤十分罕见,以囊性为多。囊性、实性肿瘤的比例为2:1,囊性大多为良性,罕见的是淋巴管肉瘤及恶性畸胎瘤,实性肿瘤在手术前难以区分其良恶性。
原发性鼻腔淋巴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淋巴结外受累类型,较少见,在头颈部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原发于鼻腔、上颌窦的所占比例仅约4%。原发性鼻腔淋巴瘤在病理、临床、治疗和预后方面与原发韦氏环的淋巴瘤不同,预后较差,但早期病例选择合适的治疗,能够获得长期生存。
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primary amebic meningo-encephalitis)是由福氏纳格里阿米巴引起的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急性阿米巴脑膜脑炎多见于近期在污染的池塘或游泳池游泳的儿童及青少年。虫体侵入鼻黏膜后,经筛板沿嗅神经入脑,引起嗅球和脑组织的发炎和破坏。此病起病急骤,早期症状类似上呼吸道感染,但前额部头痛较剧烈,继之出现脑膜刺激征如颈强直等,并有味觉、嗅觉甚至视觉障碍,病情迅速发展至昏迷而死亡。
原发性气管、支气管肿瘤起源于黏膜上皮的有鳞状上皮细胞癌、腺癌、乳头状瘤;起源于黏膜腺体或黏膜下腺体的有腺样囊性癌、黏液表皮样癌;起源于黏膜上皮嗜银的Kulchitsky 细胞的有分化不良型癌和类癌;起源于间质组织的有平滑肌瘤、血管瘤、软骨瘤、神经纤维瘤、错构瘤、癌肉瘤等。 气管肿瘤病人常见的症状是干咳、气短、哮喘、喘鸣、呼吸困难、发绀等,体力活动、体位改变、气管内分泌物均可使症状加重,恶性病变者可有声音嘶哑、咽下困难等。反复发作性单侧或双侧肺炎。原发气管支气管肿瘤
原发免疫性疾病相关的淋巴增殖性疾病是指在原发免疫缺陷或原发免疫调节紊乱的疾病基础上发生的淋巴增殖性疾病(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LPD)。由于原发免疫性疾病(primary immune disorder,PID)的病理和发病机制具有异质性,PID相关的LPD也有高度的异质性。
原卟啉病(protoporphyria)亦称红细胞肝性卟啉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 卟啉代谢异常的疾病。Kosenow于1953年首次报道,Magnus在1961年时首先明确为一种独立的疾病。临床上并不少见,其临床特点为自幼年开始身体暴露部位的皮肤出现对日光过敏在暴露处皮肤有灼热发痒感和发红、水肿等,在红细胞和粪中原卟啉的含量过高但尿内不含尿卟啉。最初是因发现红细胞含有大量原卟啉,命名为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后来在肝内也发现大量原卟啉即称为原卟啉病。
郁证,中医病名。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胸胁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根据郁证的临床表现及其以情志内伤为致病原因的特点,主要见于西医学的神经衰弱、癔症及焦虑症等。
郁冒,证名。①昏冒神志不清的病证。《素问.至真要大论》:“郁冒不知人者,寒热之气乱于上也。”《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医学入门》卷四:“郁乃气不舒,冒乃神不清,俗谓之昏迷也。经曰:诸虚乘寒则为厥。郁冒不仁,言寒气乘虚中人,如物蒙罩其首,恍惚不省人事,比之眩昏更重。”②指血厥。《普济本事方》卷七:“郁冒,亦名血厥。”参见厥证,郁厥、血厥条。
鱼鳞病是一组遗传性角化障碍性皮肤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伴有鱼鳞状脱屑。本病多在儿童时发病,主要表现为四肢伸侧或躯干部皮肤干燥、粗糙,伴有菱形或多角形鳞屑,外观如鱼鳞状或蛇皮状。寒冷干燥季节加重,温暖潮湿季节缓解。易复发。多系遗传因素致表皮细胞增殖和分化异常,导致细胞增殖增加和(或)细胞脱落减少。
鱼肝中毒(fish liver poisoning)中,最主要的是鲨鱼、鳕鱼肝中毒,其他如马鲛鱼,鲤鱼等肝脏中毒亦属屡见。鱼肝内除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D外,尚有痉挛毒、麻痹毒、鱼油毒等,鲨鱼肝所含维生素A为10450IU/g,一次进食鲨鱼肝47g左右,即可引起中毒,国内并有吃狗、狼、狍,熊等肝脏引起中毒的报道,其症状和治疗均和鱼肝中毒相似。
鱼胆中毒,鱼胆中毒系食鱼胆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中毒。青、草、白鲢、鲈、鲤鱼胆中含胆汁毒素,能损害人体肝、肾,使其变性坏死。也可损伤脑细胞和心肌,造成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病变。民间有以生吞鲤鱼胆来治疗眼疾、高血压及气管炎等病的做法,常因用量,服法不当而发生中毒。其中以青、草和鲩鱼苦胆中毒最多见。因胆汁毒素不易被热和乙醇(酒精)所破坏。因此,不论生吞、熟食或用酒送服,超过2.5g,就可中毒,甚至死亡。
瘀证,是指由于血液运行不畅,瘀积凝滞,或离经之血停积体内,或久病入络等所致的多种病证的总称。临床以疼痛固定、瘀斑、肿块、出血、肌肤甲错等为主要特征。现代医学的冠心病、肺心病、肝脾肿大、类风湿性关节炎、肿瘤、肝硬变等,当表现有瘀血证候时,应进行辨证施治。
瘀血头痛,病证名。指头痛因于瘀血(外伤或久病入络)所致。见《医碥.头痛》。瘀血之头痛,痛如锥刺,痛处较固定,时发时止,病期较长,用一般治头痛药难以控制者,常伴有面色晦滞,舌有瘀点或瘀斑,脉象多涩或沉涩。宜祛瘀活血。用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等方加减。痛甚者,宜加全蝎、蜈蚣、地龙、白芷等药;兼气虚者,加黄芪。一般在处方中,赤白芍、川芎等药用量宜稍大。可见于脑外伤、脑震荡后遗症、血管性头痛等病。
本病又称肢端血管性皮炎(acroangiodermatitis),系由于静脉淤滞而出现的下肢紫癜性损害。常伴有静脉回流阻滞的因素,如静脉曲张和心力衰竭等,以致静脉压力增大、红细胞外渗所致。
本病是由下肢静脉曲张、血液循环淤滞引起的小腿下部局限性皮下纤维性结缔组织增生疾病,是下肢静脉曲张引起的淤滞性湿疹和淤滞性溃疡病谱中的一个少见类型。
淤积性皮炎又名淤积性湿疹、静脉曲张性湿疹、重力性湿疹、低张力性皮炎。淤积性皮炎是一种下肢慢性潮红、鳞屑、瘙痒和肿胀(炎症)的皮肤病,常有深褐色皮肤色素沉着。易发生于静脉曲张和水肿患者。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